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教学法的作业
C.空间观念的培养
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5.第29题
“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表述是错的。因为这里混淆了“图形”与“数量”的概念。“垂线段”是图形概念,“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数量概念;所以应改为“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原初表述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它违背了数学概念的( )。
A.清晰性 B.稳定性 C.开放性 D.可辨别性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6.第30题
在应用题教学中,突出基本概念的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应用题解题中的哪一个步骤的能力?( )
A.理解题意 B.分析数量关系 C.检验答案 D.列式计算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7.第31题
思维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任务或活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独创性、经济性、概括性
B.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 C.思维素质、思维策略
D.理解、概括、归纳推理、解决问题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8.第32题
万事以“理”为先,“解决问题”需要理解,计算同样需要理解后才能掌握,因此新课标反对过分的训练、做繁杂的题目、过高地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笔算。这体现了数与计算教学的改革中对( )的注重。
A.准确度 B.速度 C.算理 D.应变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9.第33题
在“8、7、6加几”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导入中,老师说:春游时,老师和小朋友们坐着车来到公园门口,但却没有一个人进去,都堵在门口,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翻开教材,不由自主地讨论起来。一会儿,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小朋友们不知道要买多少张票。”那么到底是多少个小朋友参加春游了呢?左边一堆是5个小朋友,右边一堆是8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多少个小朋友呢?请问这一教学案例使用了哪种教学导入法?( ) A.故事导入法 B.情境导入法 C.游戏导入法 D.视频导入法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0.第35题
最早纯粹关于消遣性数学问题的书籍出现于( )。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1.第1题
以下对“估算的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有( )
A.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B.通过估算有利于事先把握运算结果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C.估算能简化运算过程,是优于精确计算的一种计算方式。
D.估算是检验的一种好方法。
您的答案:A,B,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2.第2题
教学评价的功能有( )
A.导向功能 B.反馈功能 C.选择功能 D.激励功能 E.改进功能
您的答案:A,B,D,E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3.第3题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性质具有(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义务性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4.第4题
数学活动教学的意义是( )
A.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B.增强学生的运用意识 C.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在数学活动汇总提高学生的素质
您的答案:B,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25.第9题
关于数学应用题和实际问题的差别,以下描述正确的有( )。
A.数学应用题的背景是纯化或简化的,而实际问题的背景要兼顾的情况比较多。
B.数学应用题的条件已预先给定,而实际问题的条件则要解题者去分析,去寻找。
C.数学应用题的结果是惟一的,而实际问题却往往有多种结果。
D.数学应用题一般是以实际问题为原型的。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26.第10题
以下选项中,符合“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联系对策”这一要求的是( )
A.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恰当的数学教学 B.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