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4年高考(387)山西省201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四校联考
2014年高考(387)山西省201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四校联考
山西省201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四校联考 语文试题 【临汾一中 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长治二中】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 王文章
中国民族艺术以独特的创造法则和审美取向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艺术创造的多样性和精粹性,艺术认知的深刻性和审美思想闪耀的光辉,都可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媲美。但不能否认的是,以现代学术眼光来看,我们对自己的艺术缺乏严密逻辑论证和系统理论体系建构的系统性、体系性的研究和把握,从历史的纵向上来看尤其如此。当代中国艺术的研究,要改变传统的非学理性的感性体悟式研究方式,不能再停留在无需确定学科边界的广谱研究上。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构无疑为我们改变这一艺术研究的状况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艺术学在中国作为独立学科虽然已经确立,但仍处在学科建设的初始探索发展阶段。首先要明确我们建立的是中国的艺术学,它已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学者提出这一概念时的内涵。建构和发展艺术学本土化的学科体系,核心是中国艺术的。其内涵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民族性,二是当代性。 建构中国的艺术学,要在对中国艺术本体及其呈现形态内部规律的揭示中,表达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特性,同时要注意概括社会发展进程中呈现的艺术的时代特征。在艺术的分析中,要尽可能运用传统艺术概念和语言方式,运用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去阐释艺术现象及论证艺术观念。另一方面,今天艺术的多元化形态及构成,已远远扩展了多少年来我们固守的艺术认识论的价值标准。这些也都需要我们在艺术学体系建构中表达民族性的同时,又要以理论创新的眼光为中国艺术学体系赋予鲜明的当代性。这种当代性既内含着对外来优秀艺术理论成果的吸纳,也体现着对新的艺术实践进行理论概括的时代要求,同时,在我们的理论叙述中,也要真实地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的艺术发展已经和正在产生的重要影响。
建构中国艺术学知识体系,要关照它与哲学、美学等知识体系的内在,同时要以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坐标来审视中国艺术学体系的建构,比如不因改变多少年来持有偏见的西方艺术中心论而偏移为东方艺术中心论。有了正确的坐标,才会有美美与共的学术眼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首先需要面对的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资源的化与发展。如果不能做到在这样一个深厚的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对中国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我们就很难建立起中国的艺术学。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今天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体系,开掘其蕴含的人文历史价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既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在新的时代文化崛起的必然要求。
(摘自《艺术百家》2013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指的是建构当代中国艺术学,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这门学科还处于建设的初始探索发展阶段。 B.
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其内涵的主要内容是民族性和当代性,其核心是中国艺术的,即建构和发展艺术学本土化的学科体系。 C.
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要改变传统的非学理性的感性体悟式研究方式,所以不能再停留在无需确定学科边界的广谱研究上。 D.
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理论基础薄弱,我们对中国艺术在严密逻辑论证和系统理论体系建构方面具有系统性和体系性的研究和把握比较缺乏。 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创造的多样性和精粹性,艺术认知的深刻性和审美思想闪耀的光辉是中国民族艺术独树一帜,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重要原因。
B.在阐释艺术现象及论证艺术观念时,要运用传统艺术概念和语言方式以及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
C.表达独特的中华民族艺术特性和概括艺术的时代特征是建构中国艺术学最基本的内容。
D.由于传统的艺术认识论的价值标准因当今艺术的多元化形态及构成而大大扩展了,因此,在艺术体系建构中应赋予其鲜明的当代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建构中国艺术学因当代性的特点要求,既要吸纳外来艺术的理论研究成果,又要对新的艺术实践进行理论概括。 B.
建构中国艺术学体系要以国际学术视野为坐标,要观照中国艺术学知识体系与哲学、美学等知识体系的内在。
C.建构中国艺术学体系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化与发展中国传统艺术理论资源,使中国学术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 D.建构中国艺术体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主要在于开掘民族文化的人文价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再启民族文化复兴之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
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
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
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
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姊俱行 将:带着
B.而人归趣乃尔 趣:奔赴,奔向 C.志用凡近 凡:平凡
D.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 抗:争斗
5.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谢瞻忧患意识内容的一组是( )(3分)
瞻不能违,解职随从
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 特乞降黜,以保衰门。 在郡遇疾,不肯自治 万里远出,必生疑谤 临终,遗晦书曰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谢瞻知恩图报。叔母把他们弟兄养大成人,他们对叔母也如同亲生母亲一样,甚至叔母要到吴郡去,谢瞻也辞官跟了过去。 B.谢瞻有先见之明。向高祖要求对自己的弟弟谢晦降职,结果高祖很爽快地答应了他。 C.谢瞻重视手足之情。临终的时候,还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家。 D.谢瞻受人推崇。族叔谢混请谢瞻对族弟谢灵运进行教育,结果谢灵运改变了原来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