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 学教案人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河塘中学初三语文学教案
课题:出师表 学习目标:
1.解题、背景、作者、表 2.指导阅读、分段;
3.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主张,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
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主张,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学习难点: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主张,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预习·导学:
(1)反复通读文章至熟练,找出自己认为最应该识记的字词(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及多义字),写在下面(记忆下来):
(2)文言文的学习,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词语量,因此有每学一篇古文中,我们都会有针对性的识记一些字词。请大家通读这篇文章时回忆一下,在《出师表》一文中,有哪些我们曾经学过的文言文的实虚词,请把你印象中最为深刻的词语写在下面,并写出是什么意思:
(3)请通过各种手段,试着查找课文的有关资料(看谁找的多且好): 提示:可以是相关诗词,故事(关键词即可)……
(4)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或是你自己赏析出来哪些内容?分别写在下面:
(5)\表\的有关常识: 学习·研讨 一、导语
调整三副对联 : 出师一表真名世, 夜半挑灯更细看。 (可连线)
出师一表通今古, 远比管乐盖有余。
出师一表千载无, 千载谁堪伯仲间? 引入课文
二、朗读课文 :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断句。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请做好记号,一会儿我们通过集体讨论来解决。(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疑难之处)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友情提示:围绕\出师\二字来分层次
问题: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四、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这样的要求的?(同学们结合注释自译1-2段) 1.你认为有哪些难点词语: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请将自己的见解定在后面:) (1) 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
4.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6.总结: 六、布置作业:
A.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B.预习翻译3-7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默写
二、1.指导朗读课文3-5段,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包括字词): 是以: 痛恨: 所以: 计日而待: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
3.思考:第3、4两段写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 师生共同分析:
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4.小结第一部分:
(1)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引入: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个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躬耕:亲自耕种. 闻达:声名远扬 庶竭:希望竭尽 尔来:从那时到现在 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3.根据课文复述诸葛亮的经历:要求一位表达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4.独立思考问题:叙述的内容是什么?怎样来表达的?(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昔日: 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 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 出师理由 5.讲解\寓情于叙\
如下所述,这两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 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6.讨论问题:\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7.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业 A:课后背诵默写3-7段; 预习翻译8、9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二、1.学生齐读8、9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2.指导翻译第8段:这一段翻译较难,老师要多做些点拨 学生先独立翻译,教师给予指点,后集体讨论解决 3.分析第8段层次:师生共析:
第1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 第2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达感激之情 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表达感激之情
4.讨论:如果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好不好? 明确:(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
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 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
三、朗读指导,进行背诵:同样要求注意层次性,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 四、布置作业
A、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B、熟练背诵全文 五、课外延伸: (一)诫外甥 诸葛亮
①②③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
④⑤⑥
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⑦⑧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
⑨
于下流矣。 注:①存:思念。②凝滞:指郁结在胸中的俗念。③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庶几,接近,近似。④细碎:琐碎的杂念。⑤嫌吝:嫉妒和贪心。⑥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⑦强毅:刚强坚毅。⑧窜伏:埋没之意。⑨下流:指才智品行低劣的一类人。
16.出自本文的一句名言是 , 请再写出诸葛亮的一句名言: 。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17.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18.读完本文后,你得到哪些教益?
(二)诸葛亮受遗诏
①②③④⑤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dù)。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
⑥⑦
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人事。若嗣(sì)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⑧⑨⑩
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gōng)之力,效11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12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13之如父!”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①章武:刘备的年号。三年:公元223年。②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③病笃:病重。④召:召见。⑤谓:对……说。⑥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⑦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⑧君可自取:您可以取而代之,即自己做皇帝。⑨竭:用尽。⑩股:大腿。肱:自肩至肘的部分。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11效:献出。12敕:告诫,嘱咐。13事:侍奉。 1.翻译下列句子。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2.请用一个历来为人们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的高风亮节。
3、我们学过的《出师表》文中最能表达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思想感情的一句是
4、《出师表》一文中有“深追先帝遗诏”句,请写出刘备给后主遗诏中的一句名言 , 。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课外延伸 (一)
1.志当存高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即使自己的德才不显于世,可对高雅的情趣又有什么损害?又何必担心自己不能成功呢? 3.答案举例:从小就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地为之拼搏、奋斗,最终将大有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虚度年华,荒废一生。 (二)
1、我一定尽一个辅臣应尽的力量,忠贞不二,一直到死。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报先帝,忠陛下。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六出(祁山 ) 东和(孙吴 )收二川( 东川、西川) 七擒(孟获 )魏 ) 排八阵(图)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北拒(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