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案
2、感受四三拍歌曲的节拍和韵律特点。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听歌曲《柳树姑娘》熟悉旋律。 3、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教师模唱。 6、学生分句唱歌词。 7、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
8、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 9、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
10、模仿柳枝摆动动作,加入歌曲中,边唱边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 2、用打击乐器表现《春天音乐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培养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3、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音乐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2、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 3、初步聆听歌曲。
问:歌曲中,有哪些声音参加了春天音乐会的演出,指挥会是谁?(引导关注歌词) 4、再次聆听。(引导学生听春雨,春风,春雷,春水的声音)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5、学生朗读歌词。(教师解释歌词并讲解春天的自然常识。)
6、再次完整聆听《春天音乐会》。(指导学生设计声声势动作,并随音乐参与表现) 7、复听《春天音乐会》,启发学生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雨、春雷、春风、春水来临时的景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曲《小动物唱歌》。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演唱弱起节奏 2、能用歌声、动作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重点及难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感受声音的长短与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强“f”弱“p”,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每个乐句的弱起。学习四四拍的第一拍是强拍。 教学过程:
1、 教师课前在黑板上贴上各种动物的图片。
2、 教师课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两组插图,并模仿他们的声音。 3、 说出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能表示声音的强弱。
4、 学生任意选择一种动物,模仿它的叫声。模仿逼真的,将图片取下站在空的头饰上,并带在这位同学的头上。 5、 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⑴教师引导学生对老虎和小猫叫声进行对比:老虎的叫声低沉、声音长。
小猫的叫声柔和、声音也长。谁的叫声大?谁的叫声小?(老虎的叫声大,小猫的叫声小)
⑵在音乐中声音大用“f”表示强,声音小用“p”表示弱。 6、 将同学们头饰上的小动物按叫声的大小分类。 7、 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⑴学生听教师范唱或录音。
⑵根来时按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注意弱起小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强调4/4拍的第一拍“小动物”中的“小”字。)
⑶教师分局教唱。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模仿所唱的动物的典型动作。 ⑷创编歌词:请你将猫和狗的叫声换成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并大声领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小动物唱歌》。 2、欣赏《大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感受三拍子的韵律感。
2、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三拍子节拍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想像力。 3、通过欣赏乐曲,听辨低间提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 1、初次聆听
引导感受乐曲主奏乐器的音色。听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你有什么感受? 2、再次聆听
表现哪种动作,为什么? 3、分别聆听A,B A’段
区别三段不同的情绪。想像大象的心情,在做什么?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4、再次完整聆听。
5、请学生随音乐用动作表现音乐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咏鹅》。
2、欣赏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验中国古诗的韵味,感受四二拍的强弱规律,认识反复记号并按标记准确演唱,感受歌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通过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体会三拍子圆舞曲的节拍特点。 教学过程
1、谁会背诵描写动物的古诗?(《咏鹅》) 2、学唱歌曲《咏鹅》。
(1)请到家一同背诵《咏鹅》。 (2)教师为学生讲解诗词的含义 (3)学生朗读歌词,体会诗意。 (4)教师范唱。
(5)学生跟录音机学唱。 (6)体会歌曲悠闲自在的情绪。 3、欣赏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
(1)初听音乐:你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为什么会有小狗叫声?用什么乐器演奏? (2)再听音乐:A ,B ,A’三部曲式?
(3)引导想像,培养聆听习惯, 体会圆舞的风格特点。
(4)对比这两首乐曲的情绪,《咏鹅》是优美抒情的,《跳圆舞曲的小猫》是欢快活泼的。
文档大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