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7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1)
第三节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串联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通过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会连接简单串、并联电路的方法,同时尽可能让学生动手设计一些有应用价值的串、并联电路。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
(3)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体会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和科学探究欲望,体验克服困难、利用已有知识探究未知世界的成功喜悦。
(2)感受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会画串、并联电路图。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或根据电路图,画出实物图或连接实际电路,从实际电路中看出它的连接关系,按实际要求设计电路。
学情分析
1、 通过前面电路知识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电路和电路图及电路元件等知识,积淀了一定知识基础。
2、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电路连接又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上两点对学习本节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对电路的认识往往是零乱的,有些还是不正确的;同时学生又是第一次做电学实验。这些因素对本课的学习都造成了干扰和困难。
教法:
情境引入法、引导探索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
阅读讨论法、交流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程序
(一)、创设物理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
出示图片,创设物理情境,各种用电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教师设疑:在实际电路中,用电器常常不止一个,这些用电器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呢?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入新课。
§14.3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组织学生根据问题分小组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小组交流学习结果。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演示并分析串、并联电路,学生注意观察,看清电流路径。
在学生对串、并联电路有了初步认识后,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试一试”
①、找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的是串联电路,哪些地方应用的是并联电路? . ②、图中的电路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标出干路和支路.
二、实验探究: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目的:探究开关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作用。
提出问题:请利用桌上器材,分小组讨论设计各种电路,把两个灯泡和开关接入电路,使灯泡都可以发光,让开关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控制灯泡的工作。设计出电路图。
进行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强调注意事项:连接过程中开关要断开;连接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注意避免电源短路。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讨论: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路径各有几条?
2、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
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通路,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上,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用电器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深入探究: 提出问题:
(1)在两个小灯泡串联或并联都发光时,取下其中一只,你能观察到什么?
(2)在两个小灯泡串联都发光时,用一根导线对其中一个小灯泡短路,你能观察到什么?灯泡并联时可能对其中一个灯泡短路吗?为什么?
学生探究后汇报实验结果,师点评并总结结论。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互相影响,若其中一个用电器被短路,其余用电器仍能工作。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互不影响,若其中一个用电器被短路,其余用电器都被短路。
拓展创新,从物理走向生活。 “试一试”
1、如果要使几个用电器在工作时互不影响,即任一个用电器的通断不影响其他用电器的通断,这几个用电器必须怎样连接?
2、用电器怎样连接时,任何一只用电器开路则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3、找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的是串联电路,哪些地方应用的是并联电路?
4、木板上装着电铃、小红灯各一个和一个电池组,另有两只开关置于前、后门处。将木板装在学校的传达室里,值班人员要从铃响判断是后门来客;从铃响且红灯亮知道是前门来客。请你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后师点评并强调重点。 作业:
1、 看书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 完成课本P71-72页的作业和物理指导上的同步练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