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与人练习题 - 图文
(3)根据表中的数据,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和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将 。
A.同时落地 B.铁片先落地,羽毛后落地 C.羽毛先落地,铁片后落地
16、图所示的是一个抛掷乒乓球的装置。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可转动的木片的一端,另一端可挂在底座上不同位置的挂钩上,用手向下压木片,将乒乓球置于半球形容器里,放手后乒乓球即可抛掷出去了。那么乒乓球被该装置抛掷出去的远近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1)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测木块的重力,如图(a)所示,测量时应让木块保持 状态,并依
斜面倾 木块重斜面 斜面 沿斜面拉据 条
斜程度 力G/N 高度h/m 长S/m 力F/ N 件得出木块重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
较缓 5 0.2 1 2 的示数;
较陡 5 0.3 1 2.6
最陡 5 0.4 1 3.2
(2)他将木块放在如图(b)所示的斜面上,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上拉木块,收集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斜面倾斜程度 木块重力 G/N 5 5 5 斜面高度 斜面长 h/m S/m 0.2 0.3 0.4 1 1 1 沿斜面拉力 F/N 2 2.6 3.2
⑴请说出你的猜想。(只写一个猜想) ⑵写出能验证你猜想的实验方案。
17、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小明了解到斜面也是一种机械,于是他想探究这种机械的特点. (1)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测木块的重力,如图a所示,测量时应让木块保持________状态,并依据_______条件得出木块重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他将木块放在如图b所示的斜面上,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______向上拉木块,收集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①比较表中木块重力G和拉力F的大小,得出:使用斜面时______(选选填“能”或“不能”)省力;斜面长度相同时,斜面高度越小越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
②实验时,可以通过移动木块A来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要减小斜面的倾斜程度,木块A要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
③请举出应用斜面的一种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8、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小明了解到斜面也是一种机械,想探究这种机械的特点。
较 缓 较 陡 最 陡 ①比较表中木块重力G和拉力F的大小,得出:使用斜面时 (选填“能”或“不能”)省力;
②实验时,可以通过移动木块A来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要减小斜面的倾斜程度,木块A要向 移(选填“左”或“右”); ③请举出斜面的一种应用实
例: ;
④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省力的机械: (写出一种即可)。 19、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小王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29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⑴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____和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小敏同学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让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者下落时间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并做了如下实验记录:
(3)若某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A点,如右上图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则F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b.
2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装置.小明同学实验中测量的有关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表中数据画出实验中的滑轮组的绕线,并填好下表中的空格
(1)如果你对该同学的实验记录进行有关分析,就会发现他的实验结果是违背物理规律的,其表现在于: 。 钩码重 钩码上升高 测力计拉G(N) 度h(rn) 力F(N) 2 0.1 0.4 测力计移动距离s (rn) 0.3
(2)结合刻度图示你会发现导致实验结果违背物理规律的原因。其原因是 。
(3)纠正错误后,可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动力F1/N 2.0 1.0 2.5 动力臂/m 阻力F2/N 0.04 0.02 0.03 4.0 0.5 1.5 阻力臂0.02 0.01 0.05 /m
23、在验证杠杆平衡条件时,某实验小组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杠杆平衡状态。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
(1)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记录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__________,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下左图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C处挂__________个钩码(每个钧码的质量相等)。
(1)热钩码所挂位置不动,将左边的钩码是掉一个,为使杠杆仍然保持平衡,右边的钩码该拿掉_________个;
(2)由此,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做了两次实验。 (1)请在图甲中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30
验
证:
(2)下表是小明实验记录的一组数据,请根据表中给出数据和图中情景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中。
实验 滑轮组 提升物 重物提 拉力 次数 装置 重 G(N) 升 F(N) 高度h(m) 1次 图甲 9.8 2次 图乙 绳子自由端移机械效动距离s(m) 率() (3)根据你的设计方案,写出计算机械效率的表达式(用实验直接测得的量表示):
26、小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小明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丁所示。
0.1 3.7 0.3 9.8 0.1 3 25、小亮学习了机械效率的知识后,自己设计了一个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如图所
示,测完之后他想到了一个问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对此,他做了以下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1:可能与重物匀速上升的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则机械效率越大。 猜想与假设2:可能与动滑轮的重力大小有关,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小。 (1)关于影响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你还有其它的猜想与假设吗? 猜想与假设3: 猜想与假设4:
(2)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并画在下方的方框中(表格中要说明 实验中控制的因素和测量的物理量)。
(1)根据上面的实验数据,计算该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写出计算步骤)。 (2)若增加提升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影响该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还
有 。
27、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1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l是用____________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____________图做的实验。
(2)通过实验l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_。
(3)比较实验l和实验3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8、如图所示,杆秤是民间的一种测量工具.使用时,将待测物体挂在秤钩A上,用手提住秤钮B或C(相当于支点),秤砣D在秤杆E上移动,当杆秤水平平衡时就可以在秤杆上读出读数. (1)通常情况下,杆秤应该是一种测量物体 的工具
(2)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分析,使用杆秤时,当从秤纽C换到秤纽B时,最大测量值将变 .
(2)对以上两个计较,其不合理之处
次数 物理量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绳端拉力 F/N 绳端移动距离 s/m 机械效率 l 4 0.1 1.8 0.3 2 4 0.1 1.4 0.5 3 6 0.1 2.4 0.3 算结果进行比是
74% 57% 8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测力计放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
___ ___________。
30、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一定的吗?小红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来探究。实验中已知每个钩码重力为1N,每个滑轮重都相同。
(1)算出三次实验中机械效率的大小,填在表格中。
钩码实验 滑轮个数 重 G次数 /N 1 2 3 一定一动 2 一定一动 4 二定二动 2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0.1 0.1 0.1 拉力F弹簧测力计移动/N 的距离s/m 0.8 1.5 0.5 0.3 0.3 0.5 机械效率
29、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下图是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一组数据。 钩码总重G(N) 2 钩码上升高度h(m) 测力计拉力F(N) 0.05 0.4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0.15 (2)分析:第1、2两次实验机械效率不同的原因
是 第1、3两次实验机械效率不同的原因
是
3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J,人做的总功为多于_______J。
3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