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财经大学财政学考试题库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概念 指政府从个人和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的生产性服务并由政府直接使用的支出 指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 区别 实现主体与支出主体相分离 现金支出与商品、劳务购入不对应 实现的是政府调节性目标,资源再分配 对经济的影响 ①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的影响不同,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同;②对政府的效益约束不同;③对微观经济组织的预算约束不同;④执行财政职能的侧重点不同。 不同国家的比重 5、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6、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皮考克魏斯曼
(1)内在原因:经济增长,收入增加,税率固定,税收绝对额增加,政府支出会与GDP的上升呈正向关系。公众可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2)外在原因:
置换效应:危急时期,新的,较高水平的支出(税收)代替以前较低水平的支出(税收),危急时期过后,新的支出水平因为公众税收容忍程度的提高而不会逆转,比原来高。危急时期,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会取代私人支出。
审视效应:社会动荡暴露问题,公共部门需要提高一些新的公共产品,并且公共觉悟水平提高,可容忍的征税水平在危急时期后明显上升
集中效应:在非常时期,中央政府显然要集中较多的财力,甚至会发大量国债以满足公共支出猛增的需求。在正常时期,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中央政府的经济活动在整个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中所占比重也具有明显提高的倾向。
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
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初期阶段: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比重较大。中期阶段:政府投资比重有所下降。成熟阶段:环境、交通、教育、通讯等政府投资比重加大。
影响因素:经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物价水平,征税能力以及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
政治:政局是否稳定,政治结构的行政效率 社会:人口状况,文化背景
7、财政支出的控制(总量,结构)
8、财政支出控制的方法
要实行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的透明度
要实行零基预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
要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依法理财,硬化预算约束
引进激励机制
第七章
1、政府大力支持教育的理论依据。
很多教育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资本市场不完善(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或为教育贷款提供担保、补贴,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是一个重要原因)
2、政府介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原因
基础设施时经济增长的前提;有些基础设施规模经济显著,具有自然垄断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外部效应;减轻贫困,促进公平;基础设施支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3、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理由
社会保障均等化体现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克服保险市场存在的逆向选择的需要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需要
家长主义的表现
4、社会保障的含义及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区服务
第九章:
1、财政收入的概念,口径 概念: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2、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收,公共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公债收入,国有资产收入,通货膨胀税。国债
3、税收收入的概念,特征,功能 概念:税收是一种强制性的支付
特征:(1)强制性:税收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强制课征的,无论纳税人是否愿意,只有符合税
法标准,就应履行纳税义务,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体现在征税过程中。
(2)固定性:国家征税预先规定了统一的征税标准,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
税期限,纳税地点等。包括两层涵义:第一,税收征收总量的有限性。第二,税收
征收具体操作对象的确定性。
(3)无偿性:个体纳税人享有的公共利益与其缴纳的税款并非一对一的对等,但就纳税
人整体来说是对等的,税收的无偿性表现为个体的无偿性,整体的有偿性,表面上
的无偿性,但实质上的有偿性。
功能:获取财政收入,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
4、税收制度由那些要素构成
纳税人、负税人(名义纳税人,实际负税人) 征税对象,税基 税率结构
起征点与免征额 附加与加成 罚则
5、公共收费,通货膨胀税
公共收费:规费收入—行政规费,司法规费 使用费收入
通货膨胀税:名义收入增加,实际收入不变,税收增加,债务减轻
第十章:
1、税收公平的原则
收益原则:多用多交
支付能力原则:横向公平,纵向公平
2、亚当斯密税收原则
政府税收应该遵循平等、确定、便利、最小正收费四项原则。税收公平和税收效率
3、税负转嫁内涵及形式 内涵:税法上规定的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将自己所缴纳的税款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负担的一个客观经济过程 形式:
4、商品税在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的转嫁(画图说明)重点 完全竞争
完全垄断
5、税负转嫁与商品的供求弹性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小,决定税负转嫁的多少,谁小,谁负担大
6、税收归宿的无相关定理
税收的归宿与向市场哪一方课税无关
7、利润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转嫁
利润税: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它将承担全部税负,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最大化的方法都是使MR=MC,企业不会改变经营决策
个人所得税:由劳动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决定(经济快速发展与萧条时期,劳动种类) 8、超额负担的衡量(画图说明)重点
征苹果税使得政府税收小于实际造成的效用减少,而征总额税则可以避免超额负担,能使消费者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