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习
D 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湖水神,遨游于洞庭湖之上。 ( )
(二)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里那种\心旷神怡,重辱谐忘\的感觉。 ( )
五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一)\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 、南岳 、西岳 、北岳 、中岳 。 (二)《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5303种,按照 、 、 、 四部分类,所以称?quot;四库\。
(三)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 、 、 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
六下面三句是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对三个人物的描写。请在句后的括号中分别写出相应的人名。
(一)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
(二)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 (三)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
七对于下列人物称谓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邹君海滨,邹是姓,加\君\字表示礼貌,海滨是字。
B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是他的籍贯,萧是姓,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C王忠肃公翱,王是姓,忠肃是谥号,加\公\字表示尊敬,翱是名。 D百里孟明视,百里是姓,孟明是字,其中\孟\表示排行第二,视是名。 ( )
八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感伤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取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感伤情绪。
答案
一(一)威武不能屈 (二)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行成于思毁于随 (五) 由俭入奢易
二 (一)流水不腐 (二)不亦乐乎 (三)心有灵犀一点通 (四)不以规矩 (五)满招损 三 C
四(一) B (二)D
五 (一) 泰山 衡山 华山 恒山 嵩山 (二)经、史、子、集 (三)旦、净、丑
六(一)林黛玉(二)迎春(三)探春 七 D 八 D
初中语文涉及文学文化常识荟萃 一、 名词解释: (一)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朝代传说:“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地理:“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