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选考)2021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7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案苏教版

(江苏选考)2021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7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案苏教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9:23:24

(4)增大O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会“突然增大”,图像上正反应速率曲线出现“断点”且应在原平衡的反应速率之上,但逆反应速率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逐渐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图像为B。

答案:(1)C 不 (2)A 逆反应 (3)D 逆反应 (4)B 正反应

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思维模型

提升二 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

4.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叙述中,可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使用铁做催化剂,可提高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B.高压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C.500 ℃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解析:选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影响平衡的移动,A不符合题意;高压有利于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右移,B符合题意;采用高温会使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左移,但500 ℃下催化剂的活性较高,C不符合题意;循环操作与平衡移动没有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

5.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B.

t/℃ Kw/10-14 25 1.01 50 5.47 100 55.0 C.D.

c(氨水)/(mol·L-1) pH 解析:选C。A.二氧化氮气体中存在平衡:2NO2

0.1 11.1 0.01 10.6 N2O4,体系的温度变化会使平衡发生移动。B.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同,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C.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加速了过氧化氢的分解,这是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D.氨水的浓度减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但其pH的变化小于1,说明氨水在稀释的过程中平衡:NH3·H2O

(1)判断转化率的变化时,不要把平衡正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提高等同起来,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压强的影响实质是浓度的影响,所以只有当压强的改变造成浓度改变时,平衡才有可能移动。

(3)化学平衡移动的目的是“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而不是“消灭”外界条件的改变,改变是不可逆转的。达到新平衡时此物理量更靠近于改变的方向。

例如:①对于反应A(g)+B(g)

C(g),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平衡右移,A的浓度在NH4+OH发生了移动。

增大的基础上减小,但达到新平衡时,A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大;②若将体系温度从50 ℃升高到80 ℃,则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50 ℃

2NH3(g)加压,如从30 MPa加压到60 MPa,化学平衡向气体分

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30 MPa

(4)在分析化学平衡移动后颜色、压强、浓度等的变化时,有时可以先建立一个平台,“假设平衡不移动”,然后在此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就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学习任务2 等效平衡

一、等效平衡的含义

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正、逆反应同时投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等)均相同。

二、等效平衡的判断方法

1.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反应

判断方法:极值等量即等效。 例如:2SO2(g)+O2(g)

2SO3(g)

① 2 mol 1 mol 0 ② 0 0 2 mol ③ 0.5 mol 0.25 mol 1.5 mol ④ a mol b mol c mol

上述①②③三种配比,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则SO2均为2 mol,O2均为1 mol,三者建立的平衡状态完全相同。

④中a、b、c三者的关系满足c+a=2,+b=1时,即与上述平衡等效。

22.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反应 判断方法:极值等比即等效。 例如:2SO2(g)+O2(g)

2SO3(g)

c① 2 mol 1 mol 0 ② 1 mol 0.5 mol 2 mol ③ a mol b mol c mol

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则①②中平衡。

③中a、b、c三者关系满足

n(SO2)2

=,故互为等效

n(O2)1

c+a2a2

=或=,c≥0时,即与①②平衡等效。 c1b1+b2

3.恒温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

判断方法:无论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只要极值等比即等效,因为压强改变对该类反应的化学平衡无影响。

例如:H2(g)+I2(g)

2HI(g)

① 1 mol 1 mol 0 ② 2 mol 2 mol 1 mol ③ a mol b mol c mol ①②两种情况下,

n(H2)

=1,故互为等效平衡。

n(I2)

c+a2a③中a、b、c三者关系满足=1或=1,c≥0时,即与①②平衡等效。

cb+b2三、虚拟“中间态”法构建等效平衡

1.构建恒温恒容平衡思维模式

新平衡状态可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并压缩而成,相当于增大压强。

2.构建恒温恒压平衡思维模式(以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为例,见图示) 新平衡状态可以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压强不变,平衡不移动。

1.(经典题)(恒温恒容下的等效平衡)向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2O4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N2O4(g)

2NO2(g),达到平衡时再通入a mol N2O4气体,再次达

到平衡时,与第一次达平衡时相比,N2O4的转化率( )

A.不变 C.减小

B.增大 D.无法判断

解析:选C。恒温恒容条件下,投料等比增加相当于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N2O4的转化率减小。

2.(恒温恒容下的等效平衡)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已知N2(g)+3H2(g)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NH3的浓度/ (mol·L) 反应的能量变化 体系压强/Pa 反应物转化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c1>c3 C.2p2

B.a+b=92.4 D.α1+α3>1

-12NH3(g) ΔH=-92.4 kJ·mol]

甲 1 mol N2、 3 mol H2 乙 2 mol NH3 丙 4 mol NH3 -1

c1 放出a kJ c2 吸收b kJ c3 吸收c kJ p1 α1 p2 α2 p3 α3 解析:选B。根据“一边倒”的方法可知甲、乙两容器中的反应为等效平衡,且甲中生成的NH3与乙中分解的NH3的和为2 mol,此时α1+α2=1。而丙中加入的NH3是乙中的2倍,丙中压强亦是乙中的2倍,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时2c1p3,A、C项错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4)增大O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会“突然增大”,图像上正反应速率曲线出现“断点”且应在原平衡的反应速率之上,但逆反应速率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逐渐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图像为B。 答案:(1)C 不 (2)A 逆反应 (3)D 逆反应 (4)B 正反应 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思维模型 提升二 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 4.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叙述中,可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使用铁做催化剂,可提高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B.高压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C.500 ℃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解析:选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影响平衡的移动,A不符合题意;高压有利于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右移,B符合题意;采用高温会使合成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