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三)
一、默写:《西洲曲》、《木兰诗》、《敕勒歌》 二、解释:1、“吴歌” 2、“西曲” 3、《西洲曲》 4、《木兰诗》 5、《敕勒歌》 6、“梁鼓角横吹曲” 三、填空
1、南朝乐府民歌约500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其中 326首, 142首, 18首。
2、吴歌产生的地点在 下游,而以当时的首都 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 和 居多。
3、西曲歌产生的地点在 (今湖北江陵)、 (今江陵县附近)、 (今湖北襄樊市)、
(今河南省邓县之间),这些城市在 中游和
两岸,以江陵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 、 、 、 的居多。
4、南朝民歌喜用双关语,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同音异字的,如“莲”双关“ ”、“丝”双关“
”;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 ”,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
5、北朝民歌主要见于《乐府诗集·
》中,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 余首。
6、所谓“横吹曲”,是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叫“
”。它是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的,故又叫“ ”。
7、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其中又以 语的歌辞居多,这些歌辞后来被翻译成汉语,如《 》。 四、简答
1、为什么说现存的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而绝大多数是情歌?
2、南朝民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是什么? 3、北朝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
1、分别概述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2、比较南北民歌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体裁形式上的特点。
3、讲析《西洲曲》。
4、分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一、默写:《登池上楼》、《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二、解释:1、山水诗 2、元嘉三大家 三、填空
1、谢灵运所开创的
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2、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的 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3、谢灵运山水诗的佳句,如“
,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林壑敛暝色,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 ”(《登池上楼》)等。
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有充满对门阀制度不满情绪的 其六(对案不能食)、有描写边塞战争,表现诗人建功立业愿望的《
》(羽檄起边亭)等,其风格继承了 文学的传统。 四、简答
1、简叙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2、试述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 3、简述鲍照在七言诗发展中的贡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