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6份试卷合集)内蒙古包头市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合集汇总word文档可编辑
AAAAA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D 2.D 3.C 4.C 5.B 6.D
7.示例一:用文字传递温暖 能让人回味无穷。示例二:用言语传递温暖 能让人豁然开朗。 8.(1)《旧事重提》《五猖会》(2)神魔小说
9. (1) 随风直到夜郎西(2) 何当共剪西窗烛(3) 思君不见下渝州(4) 便引诗情到碧霄
(5) 山岛竦峙(6) 落花时节又逢君(7) 枯藤老树昏鸦(8) 险躁则不能治性
(9) 夜阑卧听风吹雨(10)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古诗文阅读(满分20分) 10. (1)一起(2)看,视 11.C
1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3.(1)确实(2)等待
14. 阳 为 亲 昵/ 而 阴 怀 不 测 /更 不 止 于 野 心 矣
15.(这两头狼)渐渐长大,也比较温驯,(富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
16.参考答案:①凶残者本性难移。(对狼而言)②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人而言)③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实质。(答出一点即可) 17.(3分)阴险、狡猾、奸诈(1分)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1分);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1分)。 18.繁茂,生机盎然
19.对当年清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20.表哥驾到/获知真相(用餐之后)。
21.第一次是为了能够阻止表哥 来“我”家,以免自己承受更大的压力;
第二次是为了能够阻止表哥离开“我”家,以便与这位新结识的朋友有更多更深的交往。 22.示例:甲:无巧不成书,景物描写,烘托人物悲伤的心情。 乙:动作(细节)描写,表现“我”饱受委屈,借口离开。 23.刚见面时:表哥用英语问候“我”,“我”用汉语回答。
投篮时:妈妈批评我是猴子投胎,天生的粗鲁;大姨夸奖我,饶有兴致当观众。 吃晚饭时:表哥吃得文静而又迅速,妈妈夸他有教养;我让排骨给妈妈,姨妈夸我孝顺。 24.(2分)一个住院的父亲在病床上坚持每天给女儿发短信,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25.(5分)匆匆两句”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敷衍,(1分)“絮絮叨叨”写出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1分)通过鲜明的对比,(1分)赞美了父爱的伟大,(1分)流露出“我”的自责、懊悔之情。(1分)
26.(2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突出了“我”的自责、懊悔、愧疚、感动、难过等复杂的情感。(1分) 27.(2分)坚强、善解人意、关爱子女等。
28.父亲给“我”发的最后一条短信:“我很好,勿念!” (1分)题目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最后的短信”流露出父亲对女儿的无限牵挂和关爱(1分),也蕴涵着女儿的感激、愧疚、懊悔之情(1分)
29.父亲给“我”打电话,“我”常以忙为借口,粗暴地打断他的话。(1分)父亲认为“发短信,既便宜又解闷”,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它不会打断我的话”。 (1分) 四、写作(满分40分)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确凿(záo) 酝酿(niàng) 莅临(lì) 缥缈(miǎo) ....
B.蹒跚(pán) 憔悴(cuì) 匿笑(nì) 嗔怪(chēn) ....C.褴褛(lǚ) 蜷伏(quán) 贪婪(lán) 狭隘(yì) ....D.怂恿(sǒng) 恍惚(huǎng) 坍塌(tān) 攒成(cuán)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
A.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他马上变得活泼而神彩奕奕起来。 B.但在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瞭亮地响。
D.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煞有价事地问他价钱。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迎新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 B.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
C.乔布斯锐意进取,百折不挠,创造了“苹果神话”,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
D.日本某些政客不顾历史事实和国际法,使出浑身解数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麻烦,现在又搞什么募捐买岛,真是....可笑之极。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天的三岔湖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B.为了防止不再出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影片《飞向未来》讲述了一个十三岁的男孩许愿。
D.林书豪在NBA的职业生涯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狼
【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乃悟前狼假寐(才) B. 屠暴起(暴躁) ..
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 止增笑耳(只不过)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B.复投之 久之 ....
C.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一狼径去 相委而去 ....
7.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B.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
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2分) ①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②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2)请在李白的《秋词》和杜甫的《峨眉山月歌》中任选一首,在下面横线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0.决定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本是一件小事,“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3分) 11.母亲为什么改变了主意,不走大路走小路?(3分)
12.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4分) ......... 五、作文(60分) 13.巴尔扎克说:“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请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