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必修3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训练
地理必修3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训练
选择题
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有明显的界限 B.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
C.区域可以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D.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 2.造成今天长江中下游地区“粮仓”地位下降的相关原因是
①稠密的人口和相对较少的人均耕地 ②农村也以发展工业为主 ③稠密的水网导致较为破碎的耕地 ④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生产,粮食商品率低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3.全球定位系统使用的实际意义是
A.使人们在野外不易迷失方向 B.使指南针精确度增加 C.只需一颗卫星便能覆盖全球 D.对静止的物体进行定位 4.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简要程序是
A.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B.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库—表达 C.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库--数据处理—表达 D.信息源—数据库—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表达 5.年降水量200mm线是
A.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B.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分界线 C.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D.湿润和干旱地区分界线 6.热带雨林地区生物循环十分旺盛,养分主要储存在
A.土壤中 B.植物体内 C.地表径流中 D.枯枝落叶中 7.在草原区,利用现代技术掘井扩大水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掘井愈多,愈有利于草地生态保护
B.水井周围的草地,获得最充足的水源而长势最茂盛 C.机井数量不断增多,经济效益也就不断增长 D.牲畜增长愈快,水井无限制增加,草地最终将毁灭 8.下列属于适宜推广的优良固沙植物是
A.松树和水杉 B.樟树和杨树 C.梭梭林和沙拐枣 D.芦苇和桦树 9.热带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是指
①雨林地区大气中的水汽50%来自海洋 ②雨林地区大气中的水汽50%来自雨林本身 ③雨林地区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 ④雨林地区所涵养的水量高达34亿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国家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是因为那里
A.经过多年开发已无荒可垦
B.那里气候长冬夏短,生长期短,不利作物生长 C.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 D.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不宜开发 11.就气候类型而言,田纳西河流域属于
A.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2.下列土壤中,哪种是经人类长期耕作改造形成的土壤
A.红壤 B.棕壤 C.水稻土 D.灰化土 13.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因素 14.下列不是世界上热带雨林分布区的是
A.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 B.中美洲加勒比海 C.非洲刚果河流域 D.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15.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人工多层经济林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什么因素
A.降水 B.地形 C.热量 D.光照
16.日本的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日本每年却要大量进口木材,特别是一次性筷子几乎全靠进口。日本大量进口木材和一次性筷子是因为
A.日本的木材质量太差
B.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量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日本不会生产 C.为了大力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 D.国内的木材不能满足本国需求
17.你认为一次性筷子使用过后最好的处理方式是
A.焚烧 B.卫生填埋 C.作为造纸原料 D.出口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18-19题。 强沙尘暴次数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18.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19.为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来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20.以下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特点的是
A.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B.河湖面积广,水产业发达 C.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 D.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21.下列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A.水能 B.风能 C.生物能 D.天然气 22.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A.重化工基地 B.综合性工业基地 C.商品棉基地 D.热带作物基地 23.田纳西河流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50年代 5 1560 60年代 8 70年代 13 2100 80年代 14 90年代 23 2460 A.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 B.大面积高强度种植小麦 C.气候变得干旱 D.大量放牧牲畜 24.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25.田纳西河的梯级开发对航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水坝的修建隔断了河流,不利于通航 B.水坝的修建使河流水位保持平稳,有利于通航 C.梯级开发使田纳西河可通过航运到达美国本土所有的州 D.梯级开发使通航里程增加,但使通航船只吨位下降
26.古丝绸之路南道及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主要原因是
A.气候的异常变化 B.绿洲因水资源枯竭而后退 C.战争频繁发生 D.地形的隆起 27.有关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蒙古贺兰山以东草质较好 B.内蒙古草原载畜量由东向西逐渐增加 C.水分条件由西向东逐渐变干 D.内蒙古东部土地生产力较高,可以大面积开垦 28.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 B.地形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29.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天然气 B.我国能源消费中石油的年比重最高 C.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绝对优势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比重高于水电的比 30.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B.梯级开发
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31. 下列属于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的是
A. 京九线、神黄线 B. 神黄线、大秦线 C. 大秦线、京广线 D.京广线、京九线 32. 关于阿斯旺大坝产生的消极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 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土地肥力提高 B. 对一些水生动物的生存产生了影响 C. 使下游地区的肥力堆积减少 D. 使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