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氨基酸工艺学随堂作业答案
五、简答题
1.污染噬菌体的危害
①使产生菌自溶,轻则减产,重则会引起发酵液全部倒弃,造成严重损失; ②噬菌体污染还极易、迅速地大面积蔓延,严重威胁谷氨酸及抗生素等生产。 2.为什么说GA发酵杂菌侵染的危险性大?
由于培养基营养较丰富、pH中性,产物即无抑菌能力、又可作其它M的营养,因此杂菌侵染的危险性大。
3.分析噬菌体侵染的起因
使用了溶源性菌株,温和性→烈性噬菌体;?由生产活菌排放于环境,引发烈性噬菌体 4.预防噬菌体的措施。
①.严格活菌体排放,切断噬菌体的寄生源;②.环境卫生,消灭噬菌体与杂菌;③.严防噬菌体进入种子罐与发酵罐内;④.使用抗性菌株或轮换菌株。
第六章 谷氨酸的提取
一、填空题
1.谷氨酸发酵液放罐时呈( )色浆状,表面少许泡沫,不太粘稠,温度为34~36℃,pH在6.0~7.0。浅黄
2.谷氨酸菌体可用( )可制成各种( ),作药物;制成肌苷酸钠或鸟苷酸钠,作强力味精;也可作为动物饲料。自溶法;核苷酸;、 3.在一定的pH 下,GA的四种离子以一定比例存在。当pH ( )时,以( )形式存在达84.24%。3.22;GA±
4.目前发酵法生产谷氨酸提取工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锌盐法。
5.L–谷氨酸在水溶液中的等电点是_______。3.22
6.α -型晶型是等电点提取的________的结晶。而________结晶则相反,会使提取收率下降。理想;β-型
7.调等电点时要控制pH________下降,使GA ________逐渐降低,晶核形成不会太多,即控制晶核数。缓慢;溶解度
8.阳离子交换法是利用交换树脂吸附上柱液中的_____________离子。GA+
9.谷氨酸的晶型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晶型,等电点提取谷氨酸时,首先必须形成一定数量的晶核,然后才能进行育晶。
二、单项选择题
1.投晶或起晶后,应停止( ),约2h 来养晶育晶,使晶核有序长成大的结晶粒。A
A 加酸 B 加碱 C 加金属盐 D:搅拌 2. 目前谷氨酸提取首选的方法是( )。A
A:等电点法 B:离子交换法 C:金属盐法 D:离子交换 3. 在pH 3.22时,谷氨酸主要以( )形式存在(达84.24%);B A:GA+ B:GA± C:GA- D:GA=
4. ( )是指树脂交换基团中所有可交换离子全部被交换时的交换量;C
A:工作交换量 B:有效交换量 C:理论交换量
三、判断题
1.发酵液中GA以C5H8O4N·NH4形式存在。( )√
2.为降低粘度和杂质含量,可预先对发酵液中菌体进行分离。( )√ 3.GA是两性电解质,离解状态取决于溶液的pH值。( )√ 4.在等电点时, GA的溶解度最大。( )×
5.GA溶解度在等电点偏碱时增加速度较慢,故生产上等电点调节为pH3.0~3.2。( )
×
6.谷氨酸结晶具有多晶型性质,分为α-型结晶和β-型结晶,其中是β-型结晶等电提取的理想结晶。( )×
7.晶核形成之前,适时投放一定量的晶种,以此为中心,长大形成大颗粒结晶。( )√
8.投放晶体过早易溶化,过晚刺激更多细小晶核形。( )√
9.残糖会增加GA溶解度,且易产生β-型结晶,生产中可增加高流分,扩大GA与残糖比值。( )√
10.β-型晶粒微细,纯度低,质量轻(视比重0.45),难沉降。( )√ 10.β-型晶粒微细,纯度低,质量轻(视比重0.45),难沉降。
四、名词解释
工作交换量:树脂处在工作状态下的实际交换量称为工作交换量,是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
五、简答题
1.提取GA操作中搅拌的作用
使液体翻动,有利于晶体长大,并避免―晶簇‖生成,同时使液体温度和pH均匀。 过快,则结晶细小;过慢,微晶过多。
2.连续等电点方法:是指在大量谷氨酸晶体存在的条件下,一边连续等当量添加发酵液(或谷氨酸锌盐溶液)与盐酸(或硫酸)使溶液始终在结晶点PH3.0(或PH2.4),一边连续从底部打出谷氨酸结晶液,送入育晶罐(池)继续育晶。
3.离子交换法提取GA的优缺点
离交法是利用交换树脂提取发酵液或母液中的GA ,而将非GA杂质分离。此法提取率高。
但要求操作严格,消耗酸、碱多,废液量大。味精厂少用。 4.提取工艺的选择原则
①工艺简单,操作方便;②提取收率高,产品纯度高;③劳动强度小;④设备简单,造价低;⑤使用的原材料、药品价廉,来源容易;同时要减少环境污染 。
第七章 谷氨酸制味精
一、填空题
1.提取的谷氨酸,需要经过_________、除铁、_________、_________、分离、干燥、筛分等几道工序后,才能制成味鲜透明、晶莹洁白的产品——味精。中和;脱色;真空煮晶
2.如果在中和过程中多加纯碱使pH>_________时,会促使L-GA ·Na转为D- GA ·Na,产生消旋作用;当pH>_________时,则谷氨酸一钠全部转变成无鲜味的谷氨酸二钠。7.0;9.0 3.常温下:溶解度_________很低,不能顺利地进行中和。因此,一般都是先将谷氨酸放在(60~70℃)_________中再进行中和操作。GA;热水
4.谷氨酸的中和pH为6.96
5.中和温度不宜太高,如中和温度高于_________℃时,反应过于剧烈,放出的热量导致中和液温度急剧升高,长时间在高温下,易生成_________谷氨酸一钠。80;焦
6.中和液为_________,_________处理是保证产品质量晶荧洁白的重要环节。黄褐色;脱色
7.中和液脱色有_________脱色和_________脱色两种方法。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 8.活性炭的脱色pH以_________效果较好。4.5~5.0
9. 结晶是制取纯粹产品的有效方法,其推动力为_________。过饱和度
10.晶体与余留下来的溶液,统称为_________,晶浆经离心分离出来的液体称为_________。晶浆;结晶母液
11.减压蒸发一般控制真空度在_________以上,煮晶温度约在65~70 ℃。80KPa 12.介稳区_________内,过饱和度_________,长晶越快,越大。养晶区;越高 13.谷氨酸起晶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方法。自然起晶法,刺激起晶法,加晶种起晶
14.为了调整味精的含量规格,通常在味精中添加一定量的精制食盐,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种规格的味精。99%、95%、90%、80%
二、单项选择题
1. 生产上,谷氨酸制味精时用的中和剂为( )。B A 盐酸 B 碳酸钠 C 硫酸 D 氢氧化钠
2.白色味精液体从不饱和区达到能结晶的过饱和区不用( )的方法。C A 冷却 B蒸发 C 加晶体 B 蒸发和冷却并用。
为了调整味精的含量规格,通常在味精中添加一定量的精制食盐。下列四种规格的味精中,___ ____种不加食盐。A
A.99% B.95% C.90% D.80%
3.谷氨酸制味精过程中,中和操作时一般应先加谷氨酸后加碱,若先加碱后加谷氨酸就会生成____ ___。A
A.DL-谷氨酸钠 B.谷氨酸二钠 C.焦谷氨酸钠 D.L-谷氨酸
三、判断题
1.谷氨酸一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谷氨酸 2.常温下:GA溶解度很低
3.中和液脱色是先用粉状活性炭脱色,再用颗粒活性炭脱色 4.中和液的活性炭脱色温度越高越好。×
5.谷氨酸制味精过程中,中和操作时一般应先加谷氨酸后加碱,否则就会生成DL-谷氨酸钠。( )√
6.味精的煮晶操作就控制在介稳区中的养晶区内进行。 7.味精结晶含有一个结晶水,晶体在120℃就开始失去结晶水。
四、名词解释
1.晶种起晶法 溶液蒸发→介稳区的养晶区,投入一定大小、数量的晶种,使溶质仅在所加晶种表面上长大。
2.当晶体与搅拌器碰撞、或与其它晶体接触时所产生的晶核,称为二次成核(接触成核)。 3.同温水 结晶时添加的与结晶罐内同温度的蒸馏水
4.结晶母液:晶体与余留下来的溶液,统称为晶浆,晶浆经离心分离出来的液体称为结晶母液。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整晶操作:加晶后20~30′后,如出现混浊或有少量微晶生成 ,可吸入少量与罐内同温度的蒸馏水(称同温水)稍稍稀释,溶去微晶,或使不规则的晶形得到修复而齐整。
2.GA中和的pH是多少,过酸或过碱对生产带来什么影响?
生产上中和液的控制在pH6.4左右(采用国产精密试纸测得其为pH6.4,其实在酸度计上测得pH的读数为6.9~7.0)。
如果pH低,则溶液中Glu±即谷氨酸百分含量高,造成谷氨酸溶解不彻底;
如果在中和过程中多加纯碱使pH>7.0时,会促使L-GA ·Na转为D- GA ·Na,产生消旋作用;当pH>9.0时,则谷氨酸一钠全部转变成无鲜味的谷氨酸二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