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认识数轴,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的量。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负数的含义,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猜谜语。
(设计目的:调动学生,熟悉学生,设置疑问。)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通过一个故事:老王今年生意赚了500万,大家都叫他:富豪;老李今年赔了500万,大家都叫他:负豪。
同学们,这两个“富豪”一样么?有什么区别?
同学们,数学符号是我们数学的语言,你有没有好的办法让别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两个500万的区别呢?把想法记录到练习本上。 (设计目的: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去寻找合适的表示方法,这一环节也有摸底学生已有知识的考虑。)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预设:(1)√500 ×500 (2)>500 <500 (3)+500 -500 (分别让学生解释,都给予肯定表扬) 1、渗透负数的历史。
古代中国人也常遇到以上的问题,他们也想出了很多办法,如用红黑色的算筹表示,接着又用划斜杠、箭头、加符号的方式表示。 2、介绍可以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0世纪初,数学家开始用“+”和“-”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种方法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直沿用到今天。 3、学习“+”正号、“-”负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让学生试着读一读-500、+500。 (1)引入实例。
谈话:现在老师给你一些量,你能找出它们相反意义的量么?(课件出示)。
①收入700元。(支出700元)
②体重增加6千克。(体重减少6千克)
③上升7.8米。(下降7.8米) (2)尝试。
刚才我们发现可以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请你把刚才你们说的相反意义的量记录下来吧? (3)展示交流,并读数。 +700 -700 +6 -6 +7.8 -7.8
2.认识正、负数,并学习正数和负数的个数是无数个。(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1)引入正、负数。
同学们,让这样的数,你们知道叫什么数么? -700 +700 -6 +6 -7.8 +7.8 负数 正数
同时,学习正号可以省略,负号不可以省略。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刚才也读了,你能自己说几个正数和负数么?能说的完么?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电梯、存折、股票行情图上的负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突出理解相反的意思。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