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成本法的历史发展及基本原理(陈婉秋)- 副本(3)

作业成本法的历史发展及基本原理(陈婉秋)- 副本(3)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21:57:16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设计(论文) 第 2 页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自提出以来,在理论界广受推崇,被视为当代管理会计的重大发展成就之一,也被视为新一代革命性的成本管理系统。作业成本法产生于现代企业的制造环境中,弥补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在现代企业制造系统中的一些缺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而在欧美各国己经开始采用并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作业成本法改变了传统会计理论对间接成本的核算,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全面、客观、准确。国外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己经比较成熟,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大的成功。但我国学者对国外作业成本法的最新理论接触较少,大部分学者只是介绍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没有深入与我国当前的国情相结合进行研究,尤其是作业成本法在实践中暴露出弊端后,我国会计界都未进行深入的研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以作业为基础的研究开始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1941年,埃里克.科勒最早提出作业概念和作业账户,1952年在他编著的《会计师词典》(A Dictionary for Accounting)中首次系统阐述了作业会计的思想。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提出作业成本法的概念,推动了西方学者对传统成本会计系统的反思。1988年,哈佛大学的青年学者罗宾.库伯首先对作业成本法的相关内容作出明确解释,随后,他与罗伯特.卡普兰合作,共同构建了作业成本法的完整体系,并致力于向各类公司和机构推广应用。在西方,作业成本法已经大量应用于公司、政府部门等营利、非营利性组织,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现在它已成为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一类代名词。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管理会计学家绪缨率先撰文介绍作业成本法,掀起了国内的研究热潮。1999年,财政部重点课题《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在陕西农业机械厂、西安变压器厂等开展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后来,美的集团、海尔集团等公司其内部管理中也开始应用作业成本法。现在,许多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都在积极尝试推行作业成本法。 1.3 课题的研究方法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设计(论文) 第 3 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Literature review)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研究方法,它是通过收集其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收集到的资料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整理,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作业成本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应用相关理论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设计(论文) 第 4 页

2 作业成本法的起源与发展

2.1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

在20世纪后期,现代管理会计出现了许多重大变革,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新进展。这些新进展都是围绕管理会计如何让为企业塑造核心竞争能力而展开的。以“作业”为核心的作业成本法便是其中之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必然会影响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1.技术背景和社会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全球竞争压力日趋激烈。为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企业的产品设计与制造工程师开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最终发展为依托于计算机的一体化制造系统,实现了生产领域的高度计算机化和自动化。随后,计算机的应用延伸到了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从订货开始,到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均由计算机控制,企业成为受计算机控制的各个子系统的综合集合体。计算机化控制系统的建立,引发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准时制生产系统应运而生。准时制生产系统的实施,使传统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方法受到强烈的冲击,并直接导致了作业成本法的形成和发展。

高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之,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追求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再热衷于大众型消费,转而追求彰显个性的差异化消费品。社会需求的变化,必然对企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此相适应,顾客生化生产-柔性制造系统取代追求“规模经济”为目标的大批量传统生产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这样,适应产品品种单一化、常规化和数量化批量化的传统成本计算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就不存在了,变革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已是大势所趋。

2.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不适应性

传统成本核算中,产品生产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构成,其中制造费用属于间接费用,必须按一定标准将其分配计入有关产品。传统成本计算方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设计(论文) 第 5 页

法通常以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这种方法在过去的制造环境下是比较适宜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随之,制造费用构成内容和金额发生了较大变化,与直接人工成本逐渐失去了相关性。随着技术和社会环境的巨变,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逐渐显现出固有的缺陷,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了,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制造费用激增,直接人工费用下降,成本信息可信性受到质疑。(2)与工时无关的费用增加,歪曲了成本信息,(3)简单的分配标准导致成本转移问题出现,成本信息失真。

正是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2.2 作业成本法的定义和起源与发展 2.2.1 作业成本法的定义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通过追踪作业活动,动态地反映、计量作业成本,并以作业为基础计算的产品成本,用以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是现根据作业消耗资源的因果关系,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再按照产品等成本对象耗用作业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等成本对象。 2.2.2 作业成本法的起源与发展

以作业为基础的研究开始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1941年,埃里克.科勒最早提出作业概念和作业账户,1952年在他编著的《会计师词典》(A Dictionary for Accounting)中首次系统阐述了作业会计的思想。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提出作业成本法的概念,推动了西方学者对传统成本会计系统的反思。1988年,哈佛大学的青年学者罗宾.库伯首先对作业成本法的相关内容作出明确解释,随后,他与罗伯特.卡普兰合作,共同构建了作业成本法的完整体系,并致力于向各类公司和机构推广应用。在西方,作业成本法已经大量应用于公司、政府部门等组织,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管理会计学家绪缨率先撰文介绍作业成本法,掀起了国内的研究热潮。1999年,财政部重点课题《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在陕西农业机械厂、西安变压器厂等开展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后来,美的集团、海尔集团等公司其内部管理中也开始应用作业成本法。现在,许多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都在积极尝试推行作业成本法。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设计(论文) 第 2 页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自提出以来,在理论界广受推崇,被视为当代管理会计的重大发展成就之一,也被视为新一代革命性的成本管理系统。作业成本法产生于现代企业的制造环境中,弥补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在现代企业制造系统中的一些缺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而在欧美各国己经开始采用并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作业成本法改变了传统会计理论对间接成本的核算,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全面、客观、准确。国外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己经比较成熟,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大的成功。但我国学者对国外作业成本法的最新理论接触较少,大部分学者只是介绍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没有深入与我国当前的国情相结合进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