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曲鉴赏
Ⅲ 古诗词曲鉴赏 【瞄准目标】
1、 “语文课程目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古诗词鉴赏是近年来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所选古诗词一般以课本所学的为主,考查的内容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 【锁定范围】 教材必考◆
七上: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03、07试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06试题) 七下:木兰诗
八上:望岳(06试题) 春望 石壕吏(杜甫)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岳阳楼(陈与义) 八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05试题) 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上:望江南(温庭筠) 渔家傲(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05试题) 武陵春(李清照)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九下:《诗经》两首 关睢 蒹葭 二、课标推荐◆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4.观刈麦 白居易 5.雁门太守行 李贺 6.泊秦淮 杜牧 7.夜雨寄北 李商隐 8.无题 李商隐
9.相见欢 李煜 10.浣溪沙 晏殊
11.登飞来峰 王安石 12.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确定重点】
1、中考古诗词曲鉴赏考查要点:
近两年来,古诗词(曲)考查逐步与“新课标”对接,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由对一般性识记和理解的考查转向以欣赏能力为重点的考查;二是由单一的客观性选择题转向以主观性表述题为主的多类型考查题。因此,古诗词(曲)欣赏的设题一般围绕以下几点: ①能正确把握诵读的节奏;
②能欣赏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 ③能理解、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④能对诗词中的名句进行赏析; ⑤能进行合理的创新。
特别指出的是,对古诗词的赏析,要注意创新题型的解答。中考创新题型一般有:深层感悟
型、自主分析型、延伸综合型、比较赏析型等。 2、中考古诗词曲鉴赏题复习重点: (1)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
①熟悉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 ②注意诗体及作家风格;
③概括诗词曲的大意; ④体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2)会品味诗词曲的语言:
1
①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句的含义。 ②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
③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3.中考古诗词曲鉴赏题所用的材料
(1)唐诗: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为主,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为主。
(2)宋词:以陆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人的词为主,以词中的小令(即字数在58字以内的词)为主。
(3)唐诗宋词中,以课内古诗词曲为主,兼及少量的课外古诗词曲。诸如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开头两句,叙写游览的地点,一个“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写观海所见景物。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写诗人观海所见。一个“何”字写出了游客惊叹的神情;忽然一阵秋风吹来,掀起连天巨浪,其声势更是令人惊心动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不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吗?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去的,与诗的正文没有多大关系,有加强表达感情的效果。
这首诗的重要特点是借写景来透露感情,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是我国写景诗中最早的名作。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
本诗为写景诗,就大江上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既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首联,颔联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首联为互文句,寓情于景。颔联既有实景之美,也有虚景之壮阔。颈联蕴含哲理,“生”“入”用拟人手法,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尾联表达思乡之切。诗为五言律诗,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是其主要特点。
钱塘湖春行
2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
这是一首观赏西湖风景的诗,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第3、4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诗人用“几处”、“谁家”而不用“处处”、“家家”,是因为初春时分,黄莺、燕子还不多。5、6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迷人眼”是说游人看到各色美丽的野花,为之着迷。“渐”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没马蹄”三字,既写出了草浅,也体现出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迷恋。“行不足”是爱的体现,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是元代散曲之绝唱。
这首小令借一幅深秋晚景,抒发了他乡游子深沉的思乡愁绪和孤独寂寞的情怀。 前三句话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后两句为一层,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断肠”一句为全篇主旨所在。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赏析】
《木兰诗》是长篇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它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生动形象和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
3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全诗洋溢着青年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自远而近,时间由朝到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①句写初望泰山时高兴、兴奋、惊叹、仰慕之情。②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有情。③句写细望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荡漾,神情专注。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④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富有启发性的象征意义,可以看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①句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满目凄凉,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②句分写,通过花和鸟写春天,鲜花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因人世的离别而惊心。③句写家信的难得与珍贵,忧国思家。④句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赏析】
《石壕吏》是被誉为“诗史”的杜诗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
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派。与中国文学史上前前后后诸多的田园诗人相比,陶渊明最大的特色就是亲自参加了农业耕作,并在诗中真切地表达了其中甘苦。他自述参与农耕的诗作共有六首。
二三句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归耕的美妙意境。七八句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也隐含祝愿自己的劳动能获得好收成。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