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设计2015 - 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单元学习总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答卷实录] [审题思路]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相关材料。第(1)问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应星和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科学性不同的特点,再结合相应时期明清社会、英国社会情况说明其政治、经济等背景。第(2)问从社会政治特征、经济发展情况、科技著作与社会转型的联系等角度分析适应社会的程度,说明二人的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点评] 本题属于比较、背景、原因类非选择题,解答时应依托试题设问,精读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考生第(1)问“特点”中国方面能紧扣材料总结的较好,但漏掉“西方科技的特点”;“背景”方面的回答没有充分利用材料信息,漏掉了要点。第(2)问“原因”方面的回答,本考生也没有充分利用材料信息,致使回答要点不全。 [规范答案]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解答该类型题时主要根据限定词分析历史事物的(xx)条件、(xx)原因、(xx)根源、(xx)因素等。
(1)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一般是从对历史事物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的角度来划分。
(2)根本原因等同于历史(社会)根源,一般是: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也要注意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分析: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一
5
般是由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或者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决定的;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根据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即政治活动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原因;思想文化现象是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3)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的重要因素。一般指在诸多原因中占支配地位的,起主导、决定作用的重要因素。与根本原因相比,远因是根本原因,近因是主要原因。
(4)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5)主观原因: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方针+具体历史经验+??
(6)客观原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思想因素??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