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文本
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文本
第二节 关中城镇群
第十九条 关中城镇群以“一轴”为骨架,轴线上的核心是西安都市圈,在东西向轴线上加快建设渭南、杨凌、宝鸡、华阴、岐山、大荔、凤翔、陇县等8个大中小城市(区),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制造业、星火产业为龙头的综合产业。建设好一批县城、重点镇和一般建制镇,形成关中城镇密集区。 第二十条 关中广域分布的城镇在轴和核的带动辐射下形成较快发展的格局。这些城镇应主动接纳发展从轴带和核心区域置换出的传统产业,亦要有效利用当地的资源,形成以煤炭、建材、电力、机械、冶金、食品、轻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并拥有发达的第三产业和比较现代化的农业,建成一批迅速发展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第二十一条 关中城镇群空间组织框架:核―轴―面型结构。即:以西安都市圈为核,以陇海铁路陕西段和GZ45号公路宝(鸡)潼(关)段沿线为轴,以整个地区城镇的广域分布为面组成叠加的垂直型城镇群结构。
第二十二条 关中城镇群以西安为中心,通过由铁路和干线公路组成的“米” 字形交通网络强化区域空间联系,并以此构成城镇群空间结构的基础。
第三节 西安都市圈
第二十三条 西安都市圈包括西安市行政辖属的9区4县和咸阳市行政辖属的2区1市4县,是人口和产业密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地域。到规划期末,成为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居中上等,高新技术产业较大规模聚集,充满创新活力、繁荣的现代化大都市地区。
第二十四条 西安都市圈由多层次城镇构成“主辅两城、指向分布”的城镇总体空间结构,都市圈的主城为西安中心城市,辅城为咸阳中心城市,城镇沿国道线呈指向放射状分布。
第二十五条 到2020年,西安都市圈人口达到1200万,约占全省人口29%,占关中城镇群人口46%,GDP占全省GDP总量的50%左右。西安中心城市人口达到400万左右,咸阳城市人口达到80万,兴平城市人口达到30万,三原城市人口达到15万,礼泉城市人口达到15万,乾县城市人口达到17万,建成34个人
—8—
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文本
口规模较大、经济实力强的重点镇(包括县城关镇)。
第二十六条 西安市
到2020年,发展成为有4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在切实增强经济实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综合服务功能的同时,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商贸旅游文化产业和通信信息等现代产业,加强同国内外大城市的联系和合作,建成初步现代化的、人居环境比较优美的西部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 城内6区(新城、碑林、莲湖、未央、雁塔、灞桥)是高新技术、新型装备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的最大综合中心。其他区县中,阎良以航空航天为主,临潼以旅游、交通、居住为主,长安以高新技术、科技教育、旅游为主,户县以新型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高陵、蓝田、周至县以旅游、工业和现代化农业为主。
第二十七条 咸阳市
到2020年,咸阳市城市人口达到80万,成为关中城镇群的重要中心城市。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咸阳中心城市的制造业应以电子、食品、医药、机械工业为主。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商业批发中心和物流中心,成为省域内大型商贸业中心城市。 第二十八条 西安都市圈的其它城镇
兴平:到2020年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发展具有高新技术性质的化学工业、国防工业和星火产业。
三原:以星火产业和食品、轻工和商贸业为主。 礼泉:以果业、星火产业和旅游业为主。 乾县:以旅游、商贸业为主。
发展一批具有特色产业的经济强镇,即耿镇、马召、大王、秦渡、草堂、余下、蒋村、泾渭、涝峪、终南、哑柏、新丰、相桥、华胥、关山、底张、正阳、渭滨、钓台、云阳、店张、大程、土桥、张洪、临平、峰阳、新民、方里、永乐、楼观等29个重点镇。
—9—
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文本
第四节 其它城镇
第二十九条 宝鸡市
到2020年,建成陕甘川宁毗邻地区工业强市和商贸中心,西部交通枢纽。 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以南山、北塬为依托,渭河水系为开敞空间,形成以市区为主体,区间绿地为间隔,外围组团相对独立,“山、塬、水、林、城”融为一体的带状发展格局。处理好内外交通线路的组织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结合环境保护、渭河防洪、退耕还林、组团间绿地等建成山水园林城市。
市域城镇发展的空间格局:以陇海铁路为主轴,宝鸡中心市区为中心,岐山为副中心,宝中、宝成铁路为次轴,凤翔、陇县、凤县为支撑点,以重点镇为依托,形成“Y”字型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其中,岐山为加工制造业城镇,凤翔为轻工食品城市,陇县为地方小工业和商贸型城市,凤县为装备工业城市。市辖其他县城关镇和其余12个重点镇以地方小工业和星火产业为主。
第三十条 渭南市
渭南市:到2020年,建成西安都市圈以东的大型综合产业城市。 城市空间布局呈“一主一副”(临渭区和华县)两大片区的结构。建设重点是:做大城市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城市用水;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按百年一遇建设渭河防洪工程设施。
市域城镇发展的空间结构:发展“一主一副”城镇轴,一主为关中陇海线沿线城镇主轴,一副为以能源、旅游、果品产业为主的渭北城镇发展副轴。其中, 韩城按“一城三片”结构发展,新城为居住、行政、商贸区,南片旧城区应保护历史古城的完整,为居住、旅游、商贸区,北片下峪口为工业区,处理好旅游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华阴以旅游和制造业为主,应重视华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适度发展;蒲城建成以能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中等城市;大荔为农副产品加工、商贸城市;富平为机械、农副产品加工业城市。
规划期内,重点发展白水、澄城、合阳、潼关等4个县城和14个建制镇。 第三十一条 铜川市
建成关中北部以资源开发为主的综合产业型大城市,成为关中辐射和带动陕
—10—
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文本
北的桥梁。
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一城两区”(即由王益、印台组成的老城区和下高埝、耀县县城等组成的新区)的双城空间结构;以加快产业技术改造和资源型产业提升转型为主,积极发展中医药、旅游和果业,建成关中北部特色产业和重工业基地。
铜川市市域重点镇有黄堡、董家河、庙湾、广阳、孙塬、五里等6个,产业发展重点为商贸业和地方工业。规划期内,要特别重视环境保护与治理、城市基础和服务设施的建设。
第三十二条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要强化农业科技的产业转化,使杨凌示范区的农业科技尽快实现市场化,提升经济实力,建成西部地区大型高新农业类试验示范推广基地。
杨凌示范区的建设除中心区外宜采用低密度、分散组团式的建设方式,给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留出大面积空间。进一步完善中心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按科技城的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第三十三条 咸阳市域北五县城镇
咸阳市域北五县包括彬县、长武、永寿、淳化、旬邑等。规划期内应加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果业,积极发展加工业;开发煤炭资源,发展煤电工业。把彬县县城建成以煤炭、商贸业为主的城市,建设好其余4个县城。
第五节 重点镇
第三十四条 关中重点发展62个镇,即耿镇、马召、大王、秦渡、草堂、余下、蒋村、泾渭、涝峪、终南、哑柏、新丰、相桥、华胥、关山、常兴、汤峪、县功、阳平、陈村、柳林、蔡家坡、五丈原、法门、绛帐、凤州、底张、正阳、渭滨、五泉、钓台、云阳、店张、大程、土桥、张洪、新民、方里、临平、峰阳、董家河、黄堡、孙塬、庙湾、广阳、五里、龙门、庄里、美原、下吉、固市、许庄、西固、东陈、荆姚、韦庄、冯原、路井、桑树坪、莲花寺、永乐、楼观。
到2020年,重点镇的规模应达到5万人左右,其中位于城市近郊的镇应达
—1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