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化工行业部分企业名单
5 / 15
2.重庆市化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低。虽然天然气化工已初步形成有特色、技术先进的产业链,但由于天然气供应紧张和价格持续上涨,产业规模受到 限制;没有布局大型炼油企业,有机化工原料本地配套率低,以上两因素制约化工产业链的深度延伸,造成重庆市化工主要行业种类的工业总产值比例不协调。如化 肥的比重达18.4%,比全国行业水平高7.4个百分点,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的比重为17.5%、13.2%,分别比全国行业低7.7、3.4个百分点 (见表2)。
2).节能减排任重道远,能耗仍然偏高。2005―2010年,重庆市化学工业万元产值能耗虽从2.24吨标煤下降至0.96吨标煤,但与全国化学工业万元产值能耗(2010年为0.60吨标煤)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增强
表2 重庆化工和全国化工重点行业产值分类占比表
2005年 分 类 分类占比(%) 重 庆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 化学肥料制造业 专用化学品制造业 橡胶制造业 合成材料制造业 涂料、颜料染料制造业
3).经济效益有待提高,企业利润率偏低。2011年,重庆市化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为1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综合竞争力与行业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重庆化学工业上游行业
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原料行业;
1、
行业企业发展现状
42.5 24.2 6.1 7.4 4.7 5.7 全 国 22.4 13.7 18.5 12.5 18.9 8.6 2011年 分类占比(%) 重 庆 25.3 18.4 17.5 13.4 13.2 4.3 全 国 25.5 11.0 25.2 11.0 16.6 7.0 1).天然气化工产业链。依托中石化川维、建峰化工、中化涪陵化工、紫光化工、云天化等重点企业,发展甲醇/醋酸/乙醇/乙醇燃料、甲醇/聚甲醛、氢氰酸 /蛋氨酸/MMA、合成氨/尿素/三聚氰胺/蜜胺树脂、高效优质化肥等高附加值产品。到2015年,销售产值达到450亿元
6 / 15
2).炼油石化产业链。依托中缅原油管道和沿江原油管道,与中央企业合作建设千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为全市化工产业提供苯、对二甲苯、乙烯、丙烯、丁二烯、 苯酚、丙酮、己二腈、双酚A等石化原料,同时对富裕原料进行深加工,填补重庆市石油化工空白。
到2017年,销售产值达到500亿元。
7 / 15
3)煤炭
由于煤炭不是重庆化工主要原料,所以在这里不着重阐述。
2、 行业企业生产情况分析
重庆市天然气化工居全国先进水平。
重庆市天然气化工拥有国内外大部分已经工业化的天然气化工工艺技术,形成乙炔、氢氰酸、甲醇、合成氨、光气等特色产业链。 天然气制乙炔、合成氨、甲醇羰基化制醋酸等装置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甲醇、甲烷氯化物、氢氰酸、蛋氨酸、亚胺基二乙腈、二硫化碳、三聚氰胺、醋酸乙烯、 聚乙烯醇等产品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国历史最悠久、品种最齐全、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天然气化工基地。
3、 行业需求状况分析
重庆市能源供需平衡表
类 别 能源总量 煤炭 成品油 天然气 电力
单 位 消费量 万吨 万吨 万吨 亿立方米 亿千瓦时 5850 5050 460 55 626 需求量 9700 7300 860 150 1050 合计 9700 7300 860 150 1050 生产量 5300 4800 ― 87 850 输入量 4400 2500 860 63 200 2010年 2015年 2015年规划供给量 8 / 15
三)、重庆化学工业中游基础化工环节
中游精细化工环节,包括传统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
1、
行业企业发展现状
基本形成集群式发展模式。重庆市贯彻落实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精神学习会议提出,到2015年,重庆市将打造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0个左右百亿级产业集群,“十二五”工业投入累计 达到1.5万亿元。其中对综合化工产业群投入1500亿元。综合化工重点打造天然气化工、炼油石化、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长寿、涪陵化工基地已形成规模,万州、丰都等特色化工集中区逐步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使重庆市化学工业初步形成集群式发展的 格局。集中布局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有利于产品链的扩张与延伸,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利于提高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使重庆 市化工产业的竞争力显著提高。
2、
行业企业生产情况分
1).聚氨酯产业链。依托巴斯夫、华峰化工、重庆化医等重点企业,建设MDI一体化、己二酸、BDO/ 聚四氢呋喃、组合料等龙头项目,开发应用于汽车、建材、装备、轻纺等多领域的聚氨酯产品。到2015年,销售产值达到500亿元。
2)尼龙产业链。依托华峰化工、紫光化工等企业,建设己二酸、己二腈、己内酰胺项目,延伸开发尼龙66、尼龙6产品。到2015年,销售产值达到150亿元。PET/PBT聚酯,发展聚酯切片、瓶片、差别化聚酯纤维、熔体直纺和工程塑料。到2015年,销售产值达到300亿元。
3)氯碱化工产业链。依托重庆盐业、重庆宜化、天原化工、三阳化工、映天辉等重点企业,发展真空制盐、两碱、甲烷氯化物、多晶硅等。到2015年,销售产值达到150亿元。
4)精细化工产业链。继续发挥紫光天化、民丰农化、三峡油漆、攀钢钛业、华歌生物等现有企业优势,结合重庆市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态势,进一步引进新技术和新 企业,重点开发医药中间体、新型添加剂、环保涂料、电子化学品、新型粘合剂、高效农药、钛****等产品。到2015年,销售产值达到100亿元。
5)甲醇制烯烃产业链。整合中石化川维、建滔化工、重庆化医等企业甲醇资源,发展60万吨MTO/MTP,进而建设丙烯酸及酯、EVA、聚醚多元醇、非光气法PC等。到2015年,销售产值达到200亿元。
3.行业需求状况分析
中游基础化工方面,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中国能源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趋势特别是交通运输燃料快速增长和石化产品需求的大幅增长,使得油气资源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中国煤化工产业在近几年则获得了较快发展从产品的供需来看,中国传统煤化工总体上呈现产能过剩的局面
精细化工产业需求方面受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恶化影响,2009 年中国精细化工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98%,涨幅下跌10.13%中国精细化工产业仍有较大成长空间,2009 年中国精细化工产品消费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