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高考化学二轮考前复习方略课标版练习:5 专题五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针对训练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针对训练]
一、选择题
1.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文中“盖泥法”的原理与下列相同的是( )
A.活性炭净水 C.除去KNO3中的NaCl
B.用漂白粉漂白织物 D.除去河水中泥沙
解析:选A。文中“去土而糖白”指固体土吸附糖中的色素,所以“盖泥法”的原理与活性炭净水的原理相同,A项正确。
2.下列对于各种物质的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硅胶用作袋装食品的吸氧剂 B.二氧化硫用作纸浆的漂白剂 C.Al(OH)3可添加到塑料中做阻燃剂 D.ClO2是一种比Cl2更安全的自来水消毒剂
解析:选A。硅胶有吸水性,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A不正确。
3.A、B、C是所学过的三种单质,A、B、C及其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D、E、F的水溶液呈酸性。若D+C―→E+F且常温下只有B为气态,则A、B、C分别为( )
A.Fe、Cl2、Cu C.Cu、Cl2、Fe
B.Fe、Cl2、H2 D.Fe、Cl2、Mg
解析:选A。 B单质水溶液呈酸性,且常温下为气态,则B为Cl2,结合转化关系可推出,A、B、C、D、E、F分别为Fe、Cl2、Cu、FeCl3、CuCl2、FeCl2,A项正确。
4.下列关于C、N、S三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 B.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C、N、S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D.加热条件下,碳、硫单质都能与浓硝酸、浓硫酸发生反应
解析:选C。同种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
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A正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B正确;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N、C、S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氢化物稳定性:CH4 5.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或目的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实验操作和现象 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溶液呈红色 将CO还原Fe2O3得到的黑色固体加入盐酸溶解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 取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加稀H2SO4酸化,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向某溶液中加入K3[Fe(CN)6]溶液,溶液变蓝色 结论或目的 红砖中含有氧化铁 B 黑色固体中没有Fe3O4 C D 该Fe(NO3)2试样已经变质 原溶液中含有Fe2 +解析:选A。B项中CO还原Fe2O3得到单质Fe,即使有Fe3O4,其溶于盐酸后产生的Fe3+与Fe发生反应:Fe+2Fe3+===3Fe2+,加入KSCN溶液也不显红色,错误;C项中NO3 - (H+)具有强氧化性,而Fe2+具有还原性,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Fe3+生成,遇KSCN溶液呈红色,无法证明该Fe(NO3)2试样是否变质,错误;D项中用K3[Fe(CN)6]检验Fe2+,现象是生成蓝色沉淀,错误。 6.为测定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通过测量反应前后②和③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中可以依次盛装碱石灰、无水CaCl2、碱石灰 B.硬质玻璃管加热前,应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直至a处出来的空气不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止 C.若将①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含量偏大 D.实验过程中一直通入空气,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 解析:选C。根据实验目的和装置的连接顺序可知,装置①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可以使用碱石灰;装置②吸收Na2CO3·10H2O和NaHCO3分解生成的水蒸气,可以使用无水CaCl2;装置③吸收NaHCO3分解生成的CO2,可以使用碱石灰,A项正确。实验前必须将装置中的水蒸气和CO2赶尽,避免影响测定结果,硬质玻璃管加热前,应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直至a处出来的空气不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止,B项正确。若将A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会增加水蒸气的质量,使测得的Na2CO3·10H2O和NaHCO3的含量偏高,NaCl的含量偏低,C项错误。实验过程中一直通入空气,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使残留在装置中的CO2和水蒸气完全被吸收,D项正确。 7.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B.实验结束后可向装置A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检验是否含有Fe2 C.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 D.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 解析:选B。该实验探究铁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装置A即为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产生SO2;装置B、C、D分别用来验证SO2的性质,装置E为尾气吸收装置。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说明MnO4被还原,即体现了二氧 - + 化硫的还原性,故A正确;KSCN溶液是用来检验Fe3+的,故B错误;品红溶液用来检验SO2的漂白性,故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故C正确;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以使A中试管内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即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8.Cl2O为国际公认的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之一,实验室可利用氯气和空气(氯气与空气体积比为1∶3,空气不参与反应)的混合气与含水8%的碳酸钠反应制备,所用实验装置和Cl2O的性质如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