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各省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编

2019年各省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编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0 14:44:18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答案:D

【杭州市】

2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6 分)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2 分)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 析。(4 分)

【答案】(1)清幽 恬静

【答案】(2)尾联写诗人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意象和意境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借以寄托诗人情思的物象。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高鹤”“闲云”是闲适、恬静的意象,“野山”“秀竹”是清净,幽静的意象,对这几个意象综合分析,可知作者用这几个意象营造了闲适、恬静的意境。本题考查考生对氛围的理解,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本就充满着清幽的情愫,同时再结合诗句“素舸漫流间”等所描绘的景象,即可得出“清幽恬静”的氛围。 【解析】(2)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本题为对比赏析,在分析的同时应首先对原诗句进行分析理解,“唯应共月还”一句形象描绘了诗人形单影只只有月亮作陪的场景,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同样也是表现作者只有月亮相伴的场景。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两位诗人虽然孤身一人,但并不因此寂寥落寞,从两首诗的全诗中都不难得出共同情感:超然物外、安闲自得。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答案:D 【杭州市】 2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6 分)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