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专题突破—《溶液和胶体》
【答案】>;<;1nm~100nm;纳米粒子 【变式3】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悬浊液的分散质可用过滤的方法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B.任何物质在水中溶解时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C.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一些 D.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 【答案】AD
【解析】悬浊液可用过滤法分离分散质,A正确;有些物质(如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存在溶解度的限定,B错误;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不同温度下则不一定,如Ca(OH)2溶液中溶质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不指明温度,浓度大小不定,C错误;D正确。 类型二: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例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A.是溶液 B.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不能透过滤纸 D.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思路点拨】从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角度分析。 【答案】B
【解析】纳米材料粒子的大小在胶体粒子的大小范围内,因此纳米碳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并且具有介稳性。
【总结升华】胶体粒子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能够透过滤纸,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比较不容易析出沉淀。 举一反三:
【变式1】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胶体粒子不易聚集,主要原因是( )
A.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B.胶体有布朗运动
C.胶体粒子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粒子间相互排斥 D.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粒子小,不受重力作用 【答案】C
【解析】由于胶体中同一种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胶体的粒子间相互排斥,因而在一般情况下胶体粒子不容易凝聚,而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故可长时间保存。
【变式2】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粒子向阴极移动。在此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溶液 ②硫酸镁溶液 ③硅酸胶体 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凝聚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粒子向阴极移动,说明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该胶体遇到电解质溶液或胶体粒子带负电荷的胶体时,就会发生凝聚。①不是电解质溶液,④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故选B。 【变式3】下列现象或应用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 )
A.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B.牛油与NaOH溶液共煮,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食盐析出固体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
D.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减少对空气污染 【答案】C
【解析】本题取材于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人体的血液为血红蛋白胶体,血液透析即为胶体的渗析;牛油与NaOH溶液共煮发生皂化反应,加入食盐便发生聚沉;C项是两种离子的双水解反应;D项运用的是胶体的电泳。 类型三:溶解度的概念及计算
例3、20℃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思路点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的溶解度等于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答案】36.4g
【解析】设: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4g 11g 15g
x 100g (x+100)g
4g11g?x100g 解得x=36.4g
答: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4克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举一反三:
【变式1】现有500g20℃的A物质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20g水后,有5gA 析出,若再蒸发掉20g水后,又有7gA 析出,则在2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
【答案】35g
??(500-25)gA溶液(饱和)【解析】20℃时500g A溶液?????????蒸发20g水,析晶7g???????????(500-25-27)g A溶液(饱和)
蒸发20g水,析晶5g∴ 20℃时A饱和溶液中 溶质 溶剂 S 100g 7 20g
∴ S=35g
【变式2】40℃时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至10℃,另一份加少量CaO并保持温度仍为40℃。这两种情况都不改变的是( )
A.Ca(OH)2的溶解度 B.溶液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分数 D.溶液中Ca2+数目 【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溶液变成不饱和,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变式3】一定温度下浓度为a%的硝酸钾溶液,将其等分为两份,一份等温蒸发掉10克水,得到0.5克晶体;另一份等温蒸发掉12.5克水,析出1.5克晶体。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A.60克 B.50克 C.40克 D.30克 【答案】C
【变式4】向一定温度下足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w g硫酸铜粉末,搅拌后静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铜不溶解,其浓度不变
B.硫酸铜可溶解,并达到溶解平衡,其质量不变
C.溶液的浓度不变 D.溶液的质量不变 E.溶液的质量减少 F.硫酸铜变为CuSO4·5H2O,其质量为w×250/160 g G.硫酸铜变为CuSO4·5H2O,其质量大于w×250/160 g 【答案】CEG 【解析】向一定温度下,足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w g硫酸铜粉末,会有胆矾晶体析出,原溶液水少了,会继续析出晶体,直至剩下的恰好是饱和溶液,晶体在溶液中建立一个动态的溶解结晶平衡。所以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变,其总质量减少,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50 w/160 g。
类型四: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换算 例4、V mL密度为?g·mL―1的某溶液中,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m g,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那么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m?cMV?w1000?w1000m% D.c? B.c? C.w%?
1000MVM1000?【思路点拨】先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m/M,再除以体积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D
V??w?w; ?VMM?1000Vm?c?McM1000m?100%?%;D项,c?M?C项,w%?1000。
VV??10?VM1000【解析】A项,m=V?·w%;B项,c?【总结升华】注意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中体积的单位是“L”。 举一反三:
【变式1】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A.ρ=C.w=【答案】A
V17V【解析】在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mol,其质量为g;溶剂的质量为1000 g;
22.422.4故溶液的总质量为
17V+2240017V+22400
g,因此溶液的体积为L。所以溶液的物质的量
22.422400ρ++17V+
B.w= D.c=
17c
1000ρV+
1000Vρ17V-
浓度为c= mol·L1,质量分数为。
17V+2240017V+22400
1000ρw17c
又因为c=,整理得w=,故A符合题意。
171000ρ
【变式2】37%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2.06mol/L 【解析】
1000mL?1.19g/cm3?37%c(HCl)??12.06mol/L
36.5g/mol?1L【变式3】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g)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则该
-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mol·L1
22.4ab-
C.mol·L1
22400?36.5aA.
ab-
mol·L1 224001000ab-
D.mol·L1
22400?36.5aB.
【答案】D
【解析】要求溶液的浓度需知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
【变式4】在一定温度下,已知有关某饱和溶液的一些数据:①溶液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体积④溶质的摩尔质量⑤溶解度⑥溶液的密度。利用下列各组数据计算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能算出的一组是( )
A.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④⑥ D.①③④⑤ 【答案】C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