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田径专选整理题与答案
62、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产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有自我伤害、互相误伤、教学组织和
教法不当等。
63、短跑技术由“踏步式”向迈步式技术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短跑成绩的提高。 64、径赛跑道的分道宽为_1.22~1.25米。
65、在跑的过程中,一腿周期经历了支撑和_摆动两个时期。 66、跨栏步包括.起步攻栏、腾空过栏和_下栏着地_三个阶段。 67、4×100米的接力区为20米,预跑区为10米。
68、步长是由后蹬距离、腾空距离和着地缓冲距离3部分组成。
69、在跳高中,人体重心上升的高度,主要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
70、投掷项目的完整技术都是由握持器械、准备助跑、预加速阶段、最后用力和结
束阶段等组成。
71、背越式跳高的腾起角一般是8.50度到60度之间。
72、决定跳高成绩的三个高度分别是腾空前身体重心的高度、腾空前身体重心高度
到腾空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和腾空最高点时身体重心与横杆的垂直距离。 73、根据个人特点,合理调整步长和步频的比例关系是提高跑速的有效途径。 74、在跳高教学中,要把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做为主要教学环节。 75、田径运动包括走、跑、跳跃、投掷和全能运动等运动项目。 76、影响跑速是力一般分为内力和外力。
77、跳跃运动一般可分为三个紧密相连的阶段,在技术上分别叫做助跑、起跳、
腾空与落地。
78、作用到器械上的力,铅球和链球要通过球的重心,铁饼要通过几何中心,标枪
要通过纵轴。
79、田径技术教学中,纠正错误动作的顺序是发现错误、分析错误、采取纠正措施。 80、筹备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成立后,首先应讨论运动会的组织方案、竞赛规程 、
组织机构、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等重大问题。
81、在各单位交报名单时,应按竞赛规程的规定严格审查报名单。
82、编排比赛秩序时,在预、复、决的竞赛项目中,各赛次之间的休息时间,200
米及200米以下项目为45分钟;200米以上至1000米项目为90分钟;1000米以上项目不在同一天;全能运动各项目之间为30分钟。 83、马拉松赛跑的距离为42195米。
84、4×400米接力赛跑,规则规定运动员跑完第三个弯道后方能抢道,各道第一棒
运动员起跑的位置,应是400米各分道起跑 的前伸数加上800米各分道起跑的前伸数。
85、铅球、链球投掷圈内沿直径为2.135米,铁饼投掷圈内沿直径为2.5米。 86、跑道宽是指跑道内外突沿之间的宽度,分道宽是指每条分道的宽度,即从内侧
分道线的外缘到外侧分道线外缘之间的宽度。 87、跑的技术教学应以途中跑为主。
88、跨栏跑的成绩主要是由运动员的平跑速度、过栏速度、及跑跨结合能力决定的。 89、跳远起跳过程可分为着地、退让和蹬伸三个部分。 90、跳高助跑的形势主要有直线和弧线两种。
91、弯道上各道的起跑线、接力区线等,应使它们的_延长线,通过弯道的圆心。 92、中学田径教学中,跑的教材包括_发展跑的能力_、快速跑__、耐久跑、接力跑
和障碍跑等内容。
93、铅球、铁饼投掷圈外两侧延长线的长为75厘米,线宽5厘米,线的后沿应通过
园心,并与落地区中心线垂直。
94、成年男子组铅球承认记录的重量7.26千克,成年女子组铅球承认记录的重量4
千克。
95、起跑线前伸数与跑道分道的宽度由关系,分道越宽,前伸数越大_。
96、掷标枪助跑道宽4米,起掷弧半径8米,有效落地区为约29度角的扇形面。 97、跳远、三级跳远的沙坑,宽至少2.75_米,长一般6-9米。 98、竞走是_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交替进行的周期性运动。 99、中跑一般是从800 至 3000米之间距离的跑。
100、提高栏间跑的速度主要是通过_步频 和改进 跑的节奏_来实现的。
101、常用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有直接指示法,直接帮助法,降低练习条件法,练
习条件限制法,诱导法五种。 102、短距离跑是人体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一种运动,它能使有氧系统酶的活性增加,
能提高人体的最大摄氧量,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无氧代谢水平兴奋和抑制的灵活性。它是发展快速运动能力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手段。 103、完整的跳高技术可分为助跑、起跳、过竿落地三部分。
104、田径运动技术的基本教学方法有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教学法、分解教学法。 105、掷标枪的完整技术可分为握持与持枪、助跑、最后用力和标枪出手后维持身体
平衡四个部分。
106、助跑包括预跑和投掷步两个阶段,助跑的形式为直线。 107、掷标枪技术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
108、掷标枪投掷步的形式有:跳跃式、跑步式和混合式三种。 109、最后用力包括了满弓、鞭打和标枪出手。
110、投掷技术教学通常以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为主。
111、掷标枪教学的重点是最后用力,教学难点是助跑与最后用力的衔接。 112、标枪常用的握枪方法有拇指与中指握法和拇指与食指握法两种。
113、良好的投掷步节奏不仅取决于完成各步动作的时间、准确性等方面,而且与各
步的步长密切相关。
114、优秀运动员投掷步各步的步长一般是第一步长,第二步较长,第三步最长,第
四步最短。
115、投郑助跑的目的是使人和器械在最后用力前获得预先运动速度为最后用力创造
有利条件。
116、女子1500米20世纪60年代才有的项目。 117、速度储备是影响专项耐力的重要因素。 118、起跑是各就位到跑出第一步落地前动作。 119、长跑属于大强度的运动项目。
120、途中跑的支撑期分为着地、垂直缓冲、后蹬。
121、田径运动的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教育价值、健身价值和竞技价值。
122、跑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配合、动作协调连贯的周期性运动。 123、影响投掷远度的因素主要有器械出手速度、器械出手角度、器械出手高度以及
器械在空中的姿态和气流的影响。
124、1933年在南京举办的旧中国第5届运动会上,刘长春以10.7秒的成绩创造了
男子100米全国纪录,该纪录保持了25年之久。
125、决定步长的因素有:腿长、蹬地力量和方向、下肢运动幅度、动作协调性、关
节的灵活性、跑道的弹性和风向等。
126、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主要项目之一,通常以以时间来计算成绩的项目称“径赛”,
把以以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称为“田赛”。
127、400米栏起跑至第一栏的距离是45米,栏间距是35米。
128、田径比赛对第一次犯规的运动员给予警告,之后的每次起跑犯规的运员均应取
消该项目的比赛资格。
129、田径运动除具有一般体育项目的特点外,它还具有其明显的特点:基础功能、
教育功能、健身功能。
130、竞赛规程是竞赛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规性。
131、赛前3分钟,助理发令员通知运动员停止练习,脱去衣服,站在起跑线后各自
的道次集合线上候令。 132、半圆式田径场圆心在纵轴线上,场地两端的弯道各有一个圆心,它是画弯道内、
外沿和各条分道线。
133、起跑的任务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条件。
134、跨栏时,起跨腿蹬离地面后,摆动腿大腿继续向前上方摆动直到膝关节超过栏
板高度,小腿迅速前摆。
135、田径运动跳跃项目按其用力特点,则属于速度——力量性项目。
136、跳远的助跑任务是获得高的水平速度,并为准确、快速有力踏板和起跳创造条
件。
137、投掷标枪投掷步的主要任务是尽量保持已获得的速度,加快两腿的蹬摆动作,
正确完成引枪和超越器械动作,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条件。
138、田径规则规定,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必须使用起跑器。 139、跳远的腾空动作是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和为落地创造有利条件
140、速度素质通常以反应速度 动作速度 动作频率三种最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单选
1、合理的竞走技术应使身体重心轨迹呈_______形状。 A、曲线 B、直线 C、接近直线 答案:C
2、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A、速度 B、爆发力 C、步频和步长 答案:C
3、根据公式:可以看出:在腾起初速Vo一定时,腾起角a越接近90 ,其身体重心腾空的高度值_______。
A、越小 B、不变 C、越大 答案:C
4、在投掷项目中,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和时间与出手初速度的关系是_______。 A、增加工作距离,缩短用力时间,能增大出手初速度 B、缩短工作距离,用力时间不变,也能增大出手初速度 C、工作距离不变,增加用力时间,也能增大出手初速度 答案:B
5、技术教学时,对因概念不清而产生的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是______。 A、鼓励、启发、提高信心 B、加强练习,提高身体素质
C、通过示范,进一步讲清动作要领
答案:C
6、对田径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一般是_______。 A、加大运动量
B、减小运动量提高强度 C、减小运动量和强度 答案:B
7、计时小组三块表计取的成绩各不相同时,应以_______成绩为准。 A、平均 B、较差 C、中间 答案:C
8、女子100米,栏间跑三步,其三步的比例为_______。 A、中、小、大 B、小、中、大 C、小、大、中 答案:C
9、背向滑步推铅球比侧向滑步推铅球在技术上的优越性是_______。 A、提高了予先速度,便于发挥力量 B、提高了出手速度
C、加长了球在出手前的运行距离 答案:C
10、蹲踞式跳远腾空后容易产生前旋,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A、摆动腿的大腿抬的不高
B、下肢靠近身体重心,旋转半径较短 C、摆动动作没有做“突停” 答案:C
11、田径运动定义是根据_______田联章程而定。 A、中国田联章程 B、亚洲田联章程 C、国际田联章程 答案:C
12、制定教学进度时,需要考虑_______问题。 A、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B、考虑项目技术的难易程度
C、考虑三个教学阶段的教学任务 答案:C
13、学生互相受伤的原因_______。 A、急于求成不按教师规定联系
B、身体运动过度疲劳,不能相互控制
C、学生不遵守课堂规定,组织教学部严谨。 答案:C
14、训练手段重复次数选择的条件_______。
A、训练效果 B、运动员负荷能力 C、训练手段的作用 答案:B
15、场外裁判和工作人员按规定应该提前_______时间做准备。 A、20分钟 B、60分钟 C、40分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