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常见文言虚词归纳复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常见文言虚词归纳复习[含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7:45:31

近几年高考常见文言虚词归纳复习

为今年高考复习准备

依据2011年的高考《考试说明》,需要理解的常见文言虚词是15个(而、乎、其、且、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现结合历年高考题对常见文言虚词作归纳复习。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其”全都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 ③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④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⑤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⑥而今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⑦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⑧会其怒,不敢献。

A ③④⑥⑦ B.②③⑥⑧ C.③⑤⑦⑧ D.①④⑤⑧

①中的“之”是指示代词“这”的意思。②中的“之”是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③中的“之”是第三人称代词“它”的意思,这里代指“璧”。④中的“其”是表揣测的语气词。⑤中的“之”是人称代词,代指“诸侯”。⑥中的“其”是第一人称代词“自己”。⑦中的“其”是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意思,亦即前文中的“师”。⑧中的“其”是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意思,即项羽和亚父。正确答案是C项。

2、下列句中的“则”与“则忧其民”中的”则”的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A.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B.复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C.公使阳处父追之,及渚河,则在舟中矣。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A项中的“则”处在对举句中,相当于“就”,其意义和用法如题干中的词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及“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中的“则”。B项中的“则”是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却、可是”。C顶中的“则”相当于表转折意味的“原来已经……”。D项中的“则”可译为“就是”。答案是A项。

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与“不愈于养以遗患乎”中的“以”字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 A.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 B.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D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题干中的“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因而”。D项中的“以”也是因果连词,与题干中的“以”义同,因而选D项。A、B、C三项中的“以”都是“来”的意思,是顺接连词。

4、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思是 ( )

若堕业者: A.你对正事怠惰 B.如果对正事怠惰

从表面看,似乎是在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实际上,本题是在考查虚词“若”。根据文意,全文没有郑善果“堕业”的介绍,倘此处译“若”为“你”,就成了对郑善果“堕业”已成事实的指责,这显然与文意不符。此处的“若”如果解释为“如果”,则是郑善果母亲对儿子的劝诫,且本句并非专指某一人,既可指前文中的“王后、大夫、士妻”,也可指“吾”,因而

- 1 -

不能解释为“你”(郑善果)。正确答案是B项。

5、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 ②永以书抵幕府 ③以资觞豆之费可乎 ④毋以此贾祸

A.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①表凭借。②表工具。③表目的。④表原因。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因而选D项。

6、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飞骑因番请见。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A.“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

B.“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也相同 C.“因”和“乃”不同,“止”和“仅”相同 D.“因”和“乃”不同,“止”和“仅”也不同

据文意,“因”和“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止”和“仅”都是“只”的意思。所以选B项。

7、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①和④中的”以”都是介词,但①中的“以”字在意义上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条件、方式,这里是凭借某种身份;④中的“以”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这里指用刀来杀死李若水,这是两者不同的地方。②和③中的“以”都是连词,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②的意思是“保全首领而死”,③的意思是“扈从而行”,所以从意义和用法上看,两者都是相同的。所以C项正确。

8、下列各组句子巾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 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A B.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人遂竞贡新果。 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C. D. 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A项中的两个“但”字均为副词,意思是“只,只管”。B项中的两个“以”字,从用法上说,下文的动作均表示上文动作的目的;从词性上说,两个“以”字均是表目的的连词。C顶中的两个“遂”字均为副词,从用法上说都表示事理之相承,表示下文事情是由上文的事情引起的,相当于“于是、就”。D项中的两个“且”字却不同,“且活千室”中的“且”字是副词。表示“将要”的意思;“且在邦域之中矣”的“且”是递进关系的连词,相当于“而且”。本题的正确选顶是D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 2 -

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A B.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C. D.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A项中的两个“故”字,从词性来看前者是连词,后者是情态副词;从意义来看,前者表示结果,相当于“所以”,后者表示特意做某事,相当于“特意、故意”。B项中的两个“每”字均用在动词谓语之前,是副词,表示“每次、每当”的意思。C项中的两个“因”字均为介词,表示“通过、经由”义。D项中的两个“及”字,也是介词,表示某一动作涉及到某一处所或范围。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10、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是 ( ) 若仁会眩惑圣听,致仁袆非常之罪……

A.像仁会这样迷惑是上的听闻,致使仁袆遭受极大的罪名…… B.如果仁会迷惑皇上的听闻,致使仁袆遭受极大的罪名……

这一题从形式上看是在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其实还是在考查一个重要的虚词“若”字。“若”,孤立地看,译为“像”也不是不可,但若将它与后面的“则”联系在一起,译为“像”就不妥了。“若”译为“如果”,后面的“则”译为“那么”,就恰当了。答案为B项。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同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遣使约降于燕。 A. B.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故内惑于郑袖。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 C. D.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相如持壁却立。

A项中的两个“以”字,从词性来看均为连词,从语法意义上看均表示后一动作为前一动作的目的,应当说意义与用法是相同的。B项中的两个“于”字,从词性上看均为介词,但表达的语法意义都有不同。作为介词主要有三大类用法,一是表示动作涉及的对象或者时间、处所,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二是表示比较,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三是表示被动,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试题原文中的“降于燕”意思是“向燕投降”,表示的是动作“降”所涉及的对象;而后一句“内惑于郑袖”是指“被郑袖所迷惑”,“于”字的作用是在被动句中引出施事者。因而这一组中的两个‘’于”字用法不同。C项中的两个“乃”字从词性上看均为副词,从语法意义上看,均表示先后相继的两个动作或两件事情的承接,可译为“于是,就”。两个”乃”字用法相同。D项中的两个“因”字,虽然从词性上看,有人解为副词,有人解为连词,但它们词义相同,都为“于是,就”,对此却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从表达的语法意义上看,均表示两个动作或两件事情的承接。两个“因”字的用法也相同。此题选项是B。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郡吏为叩头请,不许。 请以给赏,民无所扰。 A B.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天将以酬长厚者。 使平价粜而偿直于官。 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 C. D.

- 3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近几年高考常见文言虚词归纳复习 为今年高考复习准备 依据2011年的高考《考试说明》,需要理解的常见文言虚词是15个(而、乎、其、且、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现结合历年高考题对常见文言虚词作归纳复习。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其”全都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 ③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④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⑤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⑥而今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⑦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⑧会其怒,不敢献。 A ③④⑥⑦ B.②③⑥⑧ C.③⑤⑦⑧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