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的端口提示,在所要进行连线的端口点一下,然后移到另一端口再点下,即可完成连线过程,连线正确为一条粉红色的粗线,不正确为黑色的细虚线。
步骤二: 搭建一个任务机器人 现在我们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目的:制作一辆直线竞速车,要跑得顺、跑得好, 车子不能一跑就散了。 1.我们用两个马达控制车轮
2. 左图中使用了一个L型的积木,它的作用是什么?
13
3、小车轱辘擦边如何解决?
4.想想图中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步骤三、 演示图标对机器人的控制 下面我们给机器人编写一个往返跑的程序
14
注意观察两个程序有什么不同?
答:刚才我们说过连线正确为一条粉红色的粗线,不正确为黑色的细虚线。因此,只有第二个程序能够正确执行。
3、课堂体验:让他们从具体的搭建过程中感受力学知识;从控制马达的转动中体验电学知识;从电脑控制机器人运作 体验信息技术知识。并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观察、体验、思考:我学会了什么?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六、 布置课后探索思考:
(1) 我们能为这个机器人设计更多、更好的动作吗?
15 (2)今天学的机器人同我们自己家的电器有什么关系? (参考教案)第四课 让机器人送餐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马达的运转带动齿轮及机器的运转原理。 ②、知道通过马达控制机器人运动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具体要达到:
①、通过编辑程序控制机器人前进、转向等动作。
②、学会按需组装简单机器人,例如:齿轮连接、马达的连接等; ③、观察机器人的运作原理,思考是否能改进,使它运作得更好一些。
3、情感目标:
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人的沟通与合作、对他人的尊重、面对困难的毅志力与自信心的树立及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②、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③、培养学生探索机器人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完成通过编辑程序控制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向、上下移动等动作。 难点:
①、用电脑编辑控制程序,控制机器人完成任务规定动作; ②、按需组装好能完成规定任务的机器人; ③、控制好机器人完成任务的动作距离。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直接实践体验为主,辅以教师演示、启发、引导。 四、教学准备
纳英特机器人套装若干套,乐高机器人套装若干套,电脑,积木、导线等若干工具。 五、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 前两次课我们学习过“让机器人动起来”、“能学生回顾旧知识,复习行走的机器人”,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机器人怎回答:三行代码分旧知样前进的。 别是让0号马达识 板书: 按转速50正转;1Motor 0,50 号马达按转速50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