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6:14:47

的时间

等等一系列工作。

第三,要高校强化就业管理、努力协调就业渠道。就业管理主要服务对象是

学生和用人单位,如何做好协调工作是高效就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1)根据就业市场调整协调

高校的就业管理部门应该对对毕业生的相关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了解,要充

分掌握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就业需求,然后能经常性地和用人单位进行洽谈,把学

生的就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做一个融合,使两者找到最大限度的共同点。

要经常调整就业管理的基本沟通方式,就业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对于学生所学专业、

专业特长全面掌握,并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面试技巧、求职技巧等等,用种种人

性化的调整帮助学生良好的就业。 (2)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我国高校的规模一直处于扩大的状态,各行各业的发展飞速,当前社会上需

要什么人才,需要哪些专业的人才等等问题都是就业管理部门应该第一时间掌握

的。高校招生是为了培养人才就业,一切工作都应该以就业为中心,通过就业情

况所折射出的一系列问题都应该反馈到人才培养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上来,如何行

之有效的培养有文化层次的大学生,如何行之有效的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大学生是

各高校应该深思的问题,以就业促教学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2.发展途径

(1)高度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打造统一市场

高校就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提供更便捷、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服务,帮助高校大学生成长、发展,不仅指当前的服务管理,还包括潜在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只有高校的信息化由外在的虚荣变为内在的需求,信息化的开放性特性,打造统一的就业市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信息化。

(2)健全就业信息化服务机制

就业信息服务机制主要包括两个体系:一是高校内部就业信息化运行机制和相应的服务体系;二是国家、政府的宏观管理监控体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既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又为政府部门及时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动态及社会需求变化服务。

(3)建立就业信息化长效机制

高校就业信息化应坚持业务主导,重视信息化解决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持续发展,建立就业信息化长效机制。信息化是为了高校就业工作发展服务的,要坚持业务主导的原则,从全局角度考虑信息化应用,考虑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先进性、可扩展性、科学性等。要不断地对高校就业工作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的管理重组,畅通就业信息化建设的监控与反馈渠道,及时进行适情调整,并在制度上对其持续性执行提供依据,从而保证职业指导、就业派遣服务、就业咨询、就业市场建设等就业工作得以明显的改善和提高,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4)拓宽就业信息化建设途径

不少高校选择了自己组织一个团队进行系统或软件的开发,但对多数普通高校来讲,技术开发人员对就业工作了解较少,且技术团队组建多为短期建制,对就业工作信息的科学性和持续性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可实行业务外包,专业的就业信息化开发公司既有比较丰富的技术方面的积累,对就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需求也比较敏感,研发的产品相对稳定、可扩展性强,又能够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二次开发和调整,具备较好的可持续性。而且专业公司

在系统开发时,充分了解就业信息化市场的需求与高校就业信息化现状,能够为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咨询与建议,帮助高校建设既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又具有全国同等水平的信息化就业系统。

3.发展策略

(1)软件开发与硬件投入双管齐下

软件和硬件对信息化功能的发挥都十分重要,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合适的能满足各使用主体需求的软件和系统,再好的硬件设备也只是一个没有内涵实质的空壳。软件建设、系统构建在某种程度上讲,比硬件建设复杂和困难得多,而且构建适合本校发展需要的软件系统环境,必须依靠技术开发人员和学校就业部门不断加强沟通、交流与探讨,定制出符合就业工作要求且能满足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故软件投入丝毫不可怠慢。

(2)精品化建设与全过程信息化建设相互促进

强化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既要打造精品化建设工程,也要开展全过程的信息化建设。精品工程主要包括就业网站平台系统的建设、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的建设等;全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应涵盖从大一新生的心理测评系统到大二、大三阶段的职业导向测评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个性化辅导评价系统,再到大四的个人就业期望值与性格导向测评系统、网上课堂、卫星专网就业指导系统、就业心理辅导与疏导帮助系统的全部内容。对不同年级的全部大学生都应建设有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让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都能与最后一年的就业联系在一起,促进毕业生更好地掌握就业所需要的各项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让毕业生更顺利地择业和就业。

(3)信息化建设与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同步推进

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包括就业管理部门的向上和向下两条信息传递网络系统,前者是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形成报告向学校领导和决策层汇报,为高校大政方针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依据;后者是由就业管理部门通过该系统向各二级学院、系部、各职能部门传递信息、发布指令,再由各二级院系进一步下达至每个班级、每名学生。这样,畅通的网络信息系统可以确保各项就业管理信息及时上传下达,确

保各参与主体及时获取信息,作出正确决策。

(4)充分运用最新的信息工具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化内容也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化的发展势头,充分利用新兴的软件与服务,可以创新和完善信息化平台。现在信息服务已从鼠标信息时代进步到更为快捷方便的拇指信息时代。手机、掌上电脑已成为随时随地获得信息的即时工具,面对这样的优越条件,高校就业管理工作信息化也有了拓展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能的新平台和手段。利用QQ群、MSN、邮件定制服务、短信平台等,自动分类筛选发布就业信息、招聘会短信,整理就业指导手册等电子刊物发送彩信等,都是紧跟时代潮流,易为学生接受和喜欢的服务形式,相信会为就业服务带来新的成效和业绩。

(5)构建就业管理部门与招生、教务、学生处、团委、校友会等相关部门相互贯通的信息一体化平台

构建就业管理部门与招生、教务、学生处、团委、校友会等相关部门相互贯通的信息一体化平台,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扩大了就业所需相关信息的覆盖面,也保证了信息的统一性和准确性。

与招生部门通力合作,在新生招录时,及时创建新生信息数据库,并把高考成绩、单科成绩、特长爱好、高中获奖情况、政治面貌、家庭地址等进入大学前的相关信息准确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以保证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数据能够完整、真实、有效,在对学生发展历程进行对比分析时提供基础数据。

与教务部门、学生处、团委紧密联系,可通过就业信息系统实时了解大学生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四年期间的学习成绩、奖惩情况、英语四六级通过情况、计算机等证书考级情况、社会实践情况、学生干部任职情况以及参加课外活动等情况,这样在毕业时就可查询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真实有效的学习实践信息,并可以与招生信息系统导入的高考成绩、高中所获各项荣誉等进行比较分析,准确判断毕业生在大学期间的个人发展情况,提供给用人单位作为分析决策的依据。

与校友会加强沟通,毕业生毕业离校后,毕业生的工作去向、单位性质、单位所在行业、地区等信息将会自动转入到校友管理系统中,这样既有利于高校利用校友会对毕业校友进行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也便于毕业校友一方面通过系统

搜索更多关于: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的时间 等等一系列工作。 第三,要高校强化就业管理、努力协调就业渠道。就业管理主要服务对象是 学生和用人单位,如何做好协调工作是高效就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1)根据就业市场调整协调 高校的就业管理部门应该对对毕业生的相关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了解,要充 分掌握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就业需求,然后能经常性地和用人单位进行洽谈,把学 生的就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做一个融合,使两者找到最大限度的共同点。 要经常调整就业管理的基本沟通方式,就业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对于学生所学专业、 专业特长全面掌握,并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面试技巧、求职技巧等等,用种种人 性化的调整帮助学生良好的就业。 (2)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我国高校的规模一直处于扩大的状态,各行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