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04-05年下学期八年级优化训练地理:认识省内区域B卷(附答案)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B卷)
(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写在后面的答题栏中。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C.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企业多由港商投资,工人、技术与管理人员、产品的样品均来自香港
D.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玩具和机械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答案:B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最大城市是 A.深圳 B.广州
C.珠海
D.东莞
答案:B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其优势在于 A.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农产品丰富 B.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原料充足
C.是著名的侨乡,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 D.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答案:C
4.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一熟 C.一年两熟 答案:D
B.两年三熟 D.一年三熟
5.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霜冻 C.台风 答案:C
6.珠江三角洲地区盛产的经济作物是 A.亚麻 C.甘蔗
B.伏旱 D.酷热
B.棉花 D.油棕
答案:C
7.欢乐的泼水节是下列哪个民族的风俗民情 A.苗族 C.黎族 答案:B
B.傣族 D.壮族
8.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C
9.西双版纳地区农业生产的耕作制度为
—28—
A.一年两熟
B.一年三熟 D.一年一熟
C.两年三熟 答案:B
10.西双版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C.旱涝 答案:C
B.沙尘暴 D.寒潮
11.西双版纳地区生产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A.水稻 C.玉米 答案:A
12.西双版纳地区的著名经济作物是 A.天然橡胶和棉花 C.天然橡胶和油棕
B.小麦 D.青稞
B.油棕和花生 D.油棕和甘蔗
答案: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3.从温度带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属______带,从干湿状况方面看,属______地区。 答案:亚热 湿润
14.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了一个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答案: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
15.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答案:东南亚 欧洲 非洲 美洲 大洋洲
16.珠江三角洲______、______,自然条件优越。
答案:平原广阔 水网密布
17.北回归线穿过珠江三角洲的______,因此,居住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人们在夏季还会体验到_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
答案:北部 两
18.西双版纳属______省管辖,其省会城市是_____,因气候宜人,被誉为“______”。
答案:云南 昆明 春城
19.西双版纳是我国傣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傣族人最著名的节日是______节,最有名的舞蹈是______舞和______舞。
答案:泼水 孔雀 象脚鼓
20.西双版纳地区在一年中的气候有旱、雨两季之分。每年5~10月,受______风影响,进入______。
答案:西南季 雨季
21.聚居在西双版纳地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等13个少数民族。 答案:傣族 哈尼族 布朗族
22.西双版纳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按产业划分,旅游业属第_______产业,旅游资源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三 自然风光 人文景观 三、对号入座(8分)
23.将下列地理事物与相关地区连线。
—29—
A.热带雨林
①珠江三角洲
B.亚热带经济林
C.主要经济作物为天然橡胶、油棕 D.主要经济作物为甘蔗 E.地形以平原为主 F.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G.著名的侨乡 H.民族风情别具特色
答案:
A.热带雨林B.亚热带经济林C.主要经济作物为天然橡胶、油棕D.主要经济作物为甘蔗E.地形以平原为主F.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G.著名的侨乡H.民族风情别具特色
②西双版纳
①珠江三角洲②西双版纳四、读图识图(40分)
24.(每空1分,共22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元)250002250020000175001500012500100007500500025000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年)珠江三角洲全国
珠江三角洲和全国GDP增长曲线图
(1)从图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明显比全国________,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_____________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一个重要原因。
(2)外向型企业是指由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_________和_________,工厂由_______投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都来自香港,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3)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还得益于________、________、 ______等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______机会,而且还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
(4)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______的增多,______的提高,______成本上涨,加上远离______,______不足,使其发展速度有所减缓。
(5)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经济开放区之一,我国经济开放区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地区。
答案:(1)高 外向型
(2)土地 劳动力 港商 样品 设计 技术管理人员
—30—
(3)餐饮 娱乐 运输 就业
(4)企业 生活水平 土地和劳动力 市场 人才储备
(5)长江三角洲 福建沿海 广西沿海 山东半岛 辽东半岛 25.(每空1分,共18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旅游收入占GDP比重(%)5040302010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年)
1991~2000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变化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里,西双版纳地区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这是该地凭借_______和_______,先后建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___________精品线路,使旅游业迅速成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
(2)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多个部门的发展,并增加了_______和_______,改善了_______,促进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
(3)______相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旅游接待也没有________,直接削弱了西双版纳在国内,特别是________的竞争实力。这是近年该地区旅游业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
(4)西双版纳地区为了使游客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在各城镇建设了大型______,在各景点增设了______,直接促进了______的发展。
(5)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建设,中心城市——景洪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楼大厦和________逐渐增多,街道也变得_________。因此,被评为__________。
答案:(1)位置优势 资源优势 热带植物园 傣族园 野象谷 州内边境旅游 (2)就业机会 人均收入 人民生活 (3)旅游景点 国际化 国际旅游市场
(4)购物中心 零售网点 商业
(5)城市绿地 宽阔、整齐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3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