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概况研究-发展环境、行业技术、行业壁垒、行业特征、产业链
(三)行业技术 1、技术特点
智能公交系统是一个集成应用了众多高新技术的系统,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人机工程学、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机器学习、通信技术、计算机 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导航定位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智能公交系统 根据应用场景而用不同的技术,从车辆信息采集、车辆调度、实时监控、车辆维 修、信息发布、司机行为管理到辅助驾驶等功能,所运用到的技术呈现多样性和 交叉性。只有将这些技术综合应用,才能保证智能公交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实现, 直至整个系统的实现,从而彻底实现智能公交管理的模式及功能。从系统整体的 角度看,智能公交系统可以说是众多技术结合的体现。智能公交系统具有以下几 个特点:
(1)技术的集成性
智能公交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控制、通信与计算机技术和交通工程集成,进 而形成智能公交系统中各项特有的技术,如车辆信息采集和融合技术、车辆定位 及交通信息服务技术、公交车辆智能调度排班技术、视频大数据处理及智能识别 技术等。
(2)技术的系统性
将智能公交系统的各项技术集成,形成一个有机和完整的系统,首先这些技 术手段本身符合系统的特定要求,并有助于实现系统功能;另外系统的技术与技 术之间有良好的接口和兼容性,整合到一起能真正实现系统的总体功能和目标。
这是智能公交系统技术系统性特征的要求。
(3)技术的先进性
智能公交系统的技术基础是新兴发展和迅速革新计算机、网络、通信、控制、 人工智能等技术,都是现代信息社会当中的先进技术。如何将这些先进技术应用 到传统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领域当中,形成先进的运输管理技术,是智能公交系 统应用和开发研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
(4)技术的综合性
智能公交系统的定义明确指出要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 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有效且综合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这一方面 说明智能公交系统包含了大量的技术,另一方面这些技术还必须综合利用,而不 是简单的叠加,技术与技术之间有很好的分工协作,才能实现一个大范围内、全 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2、技术水平
经过行业内企业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相关软件开 发、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方面的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较大提高。行业技术水平不 断提高,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不断缩小,部分产品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 品的技术水平,行业总体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同时,中国智能公交系统建设立 足国情,创新发展了许多应用和技术,成效突出。
随着各种现代化的高新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GPS 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在 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类交通运输信息从采集、处理,再到为社会提供服 务都呈现出信息化、大数据化的趋势。同时,前端传感器与后端指挥中心之间存 在着大量数据的传输与存储,只有构建信息数据网络才能实现大规模海量数据的 传输、存储与共享,因此交通系统亦呈现出网络化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推进,智能交通也在吸纳和引进新技术和新 产品,已经为智能交通的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
(四)行业壁垒 1、客户资源壁垒
客车生产厂商对产品质量和稳定性高度重视并且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其在 选择供应商时首先要对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物流 配送能力等进行全方面的考察和了解,并且经过较长时间的供应商审核,才能确 定该企业成为其合格供应商。
供应商一旦通过汽车制造商审核、认定,即可以成为客户的标配供应商,形 成稳定的合作供应关系。供应商与整车厂具有较长时间的合作,且在业内具有较 高的品牌知名度,无论在同步开发、技术对接、客户服务、还是产品质量上都能 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车载电气供应商在熟悉整车厂的工艺要求和设计风格等方 面也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通常只要供应商未出现重大产品质量问题,双方将保 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且整车厂商对供应商有一系列的资质要求,新进入企业 在没有客户积累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较长的时间进行客户关系的培养,其难以在 短期内进入下游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
2、技术壁垒
随着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不断应用于智能交通行 业。一般而言,智能公交软、硬件产品需要运用复杂的传感技术、信息化技术、 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 定位技术、大数据云 计算技术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