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雷雨》导学案
她怎样的心理?
⑴连用三个“不”字,她既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也不规矩。
⑵反映了她悔恨交加的心理:既对自己年轻时无知轻信的悔,又对周朴园始乱终弃不敢承认事实的恨。
5、文中哪些细节能说明周朴园一直在怀念鲁侍萍? ⑴派人打听 ⑵打算修坟 ⑶记住生日 ⑷保留习惯
6、当周朴园得知鲁侍萍的真实身份后,周朴园的态度变化如何? 厉声责问 重提旧事 金钱补过 7、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⑴厉声责问,这是周朴园怀疑鲁侍萍是来敲诈他时的“本能”反映,暴露了他极端的自私。⑵重提旧事,这是他遏制不住地发过火之后,立刻醒悟到这样下去会把事情闹大。于是想用旧情稳住鲁侍萍,免得她哭泣不止,传扬开去,影响他的名誉。
⑶金钱补过,这是周朴园想用钱“弥补我的一点罪过”,其实是为使自己从负疚感中解脱出来,本质上不是为鲁侍萍,而是为自己,暴露了周朴园的自私、冷酷和以为金钱万能的丑恶本性。
8、分析周朴园厉声责问时几句潜台词。
⑴你来干什么? 是不是讹诈我来了?
⑵谁指使你来的? 你到底被谁利用来找我的麻烦来了?或你的幕后操纵者是谁? ⑶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都过去那么长时间了,我本以为事情都过去了,没想到三十年后你还是来找我的麻烦来了。 9、分析周朴园厉声责问时的心理活动。
⑴你来干什么? 这是周朴园怀疑鲁侍萍前来敲诈他。
⑵谁指使你来的? 这是他仍然断定鲁侍萍是为敲诈而来出于畸形的“自卫”心理,急于知道幕后操纵者是谁,以便采取对策。不是自己要来就一定是受人的指使而来,指使人可能是“不老实”的鲁贵,也可能是正与他过不去的罢工工人,还可能是商业上的对手。⑶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这说明,在潜意识中,鲁侍萍一直是他的麻烦,是一种精神包袱。现在看来,“包袱”不但没解脱,“麻烦”竟然找上门来,这使他耿耿于怀,才说出这样的话。
【课堂测评】
1、文中一些细节似乎能说明周朴园一直在怀念鲁侍萍,你对这种怀念怎么看?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有一点真情的,但同时也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不能危及他的名誉、面子。因为周朴园以为鲁侍萍死了,怀念一个死人,只能给他的形象增光,不会给他带来危害。
【理解】关于对鲁侍萍的怀念,曹禺曾说:“他对鲁侍萍的怀念,可能是真的。因为他和
5
鲁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个阔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和繁漪。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他也在花天酒地中放荡过,但从来也没尝到过什么是幸福。回想起来,还是和鲁侍萍相处的日子,在他罪恶的生涯中多少给他留下些美好的记忆。他对鲁侍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用来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这既可填补他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的多情、高贵。”
2、当得知鲁侍萍还活着的时候,周朴园又为什么不想见鲁侍萍?
当得知鲁侍萍还活着的时候,他立刻意识到这将影响到他的名誉,有损他这个社会名流道貌岸然的形象,于是他连说三个“不”字,连见也不想见她。 3、这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虚伪、冷酷和自私。
第三课时
【自主学习】
1、戏剧语言包括 人物语言和 舞台说明。剧中人物的语言是交代情节、展开矛盾、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有的台词背后还含有丰富的言外之意。
2、文中的戏剧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冲突,实际上,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冲突反映了 下层劳动人民与 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反映了资本家与 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 【合作探究】
一、阅读分析下列潜台词。
1、鲁侍萍向周朴园表明身份时,为什么不说“我就是曾经给你生过两个儿子的侍萍”,却说“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两种说法的本质差别在哪里?
鲁侍萍没有这样说,表现了她的坚韧,勇敢地面对现实,不对周朴园抱有幻想。 2、当周朴园问起二儿子的时候,鲁侍萍说:“他现在跟你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这说明鲁侍萍已有怎样的思想观念?
她虽然还不懂得“阶级和阶级压迫”,但出于自身的经历和朴素的阶级意识,她完全了解自己,大海和周朴园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差异。
3、周朴园给鲁侍萍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而鲁侍萍却把它撕了,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她看透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对周朴园不抱任何幻想,不想在他的施舍下生活,表现出自尊和刚强。
4、周朴园明知鲁大海叫什么,为什么而来,甚至还知道鲁大海所不知道的事,可为什么他要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有什么事?”这反映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知故问,摆董事长的架子,表明他的做作与傲慢。 5、关于罢工的谈话,表现了周朴园怎样的性格特点?
表现了周朴园胜券在握时难以掩饰的自得之情,体现出他手段的毒辣和为人的狡诈。 6、开除鲁大海,表现了周朴园怎样的性格特点?
表明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根本没有丝毫骨肉之情的冷酷。
7、鲁大海的台词是从哪些方面揭露周朴园的?分别表现了鲁大海怎样的性格特点? ⑴围绕罢工斗争。 说明鲁大海大公无私,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
6
的觉醒;同时也说明他有斗争经验不足、虽勇敢但也不免鲁莽的弱点。 ⑵揭露周朴园的血腥发家史。 说明鲁大海对剥削阶级有着刻骨的仇恨。
⑶劝母亲别理周萍他们。 说明鲁大海对剥削阶级有着清醒的认识,朴素的阶级意识十分强烈。
二、分析戏剧冲突
1、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 性格冲突。
2、曹禺的作品很讲究戏剧冲突。周朴园、鲁侍萍、周萍、鲁大海四人之间各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从亲缘关系角度看是什么矛盾?本质上又是什么矛盾?
⑴周朴园与鲁大海是父子关系、鲁侍萍和周萍是母子关系、周萍和鲁大海是兄弟关系。 ⑵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和以鲁侍萍、鲁大海为代表的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注:周朴园与鲁侍萍是剥削阶级与受奴役的妇女之间的矛盾。) 【课堂测评】
1、“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句中的破折号是什么用法? 表夹注。
2、“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潜台词是什么? 他是你的弟弟。
3、“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潜台词是什么?表现了鲁侍萍当时怎样的心情? ⑴你这个畜生,你哪里像是我的儿子啊!
⑵充分表现他当时失望、痛苦、愤恨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第四课时
【自主学习】
熟读课文,说说周朴园、鲁侍萍和鲁大海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你喜欢这样的人吗? 【合作探究】 一、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1、试结合剧本内容简要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⑴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或一个封建色彩极浓的资本家的形象)。其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鲁侍萍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 ⑵虚伪
①他以为鲁侍萍死了的时候,他可以保留家具、相片、关窗的习惯,不许下人随便进某间屋子,派人打听、自己询问鲁侍萍的下落;而一旦得知鲁侍萍还活着时,竟连见也不想见。
②与鲁侍萍相认后重叙旧情,目的也是免得事情传扬开去。 ⑶自私
①他对鲁侍萍的怀念虽说有一点真情,但基本上是为弥补自己灵魂的空虚,解脱自己精神上的内疚,掩盖以前的罪恶,维护自己在家庭中的形象和社会上的名誉。
②一旦他认为鲁侍萍对他构成了威胁,他便不顾鲁侍萍30年的痛苦,想用一纸支票轻
7
轻抹去自己的罪恶,换取内心的安宁。 ⑷冷酷
①想用金钱“补过”本身就是一种冷酷。 ②“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③对待鲁大海的态度。 ⑸狡诈,手段毒辣的阴谋家 ①用金钱破坏了罢工。
②用傲慢、卑鄙的态度嘲弄、挖苦以致开除鲁大海。 ⑹凶残,手上沾满了工人阶级的鲜血。
①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堤出险,发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②叫警察开枪打死工人。 ⑺封建色彩浓厚
①误认为鲁侍萍是下人时的盛气凌人。 ②对周冲蛮横武断。
2、试结合剧本内容简要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征。
⑴鲁侍萍是旧中国一个备受凌辱、饱尝艰辛的劳动妇女形象。 ①坚韧
年轻时由于入世不深,经不住少爷引诱,曾上当受骗,但此后她勇敢地面对现实、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什么事情都做,吃苦耐劳养育子女。
②刚强
a自离开周家后,她从没想到再找到周家,而是独自挑起命运的重担,正直地生活。 b周朴园给她五千块钱,她断然拒绝。 ③善良
a她被遗弃之后,从没像周朴园所担心的那样要敲诈钱财。
b当周朴园假惺惺地重提旧情,她也几乎被周朴园瞒过,说明她心地纯洁。 ④正直
a对周朴园的丑恶卑鄙行为充满了痛恨。
b深知周朴园这个“社会上的好人物”同自己、鲁大海“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虽然她还不懂得阶级和阶级压迫,但也清醒地认识到他们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阶级差异。 ⑤具有宿命论思想
当然,由于反动统治阶级愚民政策的毒害,她还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黑暗制度造成的,而把它归结于“命”和“报应”。主要体现在第一部分第二层: a哭诉往事(目的:以泄怨愤)
注:鲁侍萍表明身份的原因:①以泄怨愤。②想见大儿子。
b撕毁支票(说明她看透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对周朴园不抱任何幻想,不想在他的施舍下生活,表现出自尊和刚强) 不能看作具有宿命论思想,只是在第二层中出现的事件。
c“他现在跟你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说明她虽然还不懂得“阶级”和“阶级压迫”,但出于自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