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动词后动量短语的结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动词后动量短语的结构分析
作者:陈迁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第09期
摘 要:对于动词后动量短语的结构分析,大致有以吕叔湘为代表的“动补说”和以朱德熙为代表的“动宾说”两种。本文着重分析“动宾说”的几种主要观点,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有的观点在分析方法上是存在矛盾的。 关键词:动量短语 动宾结构 宾语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和《语法答问》中提出了动词后的动量短语是宾语的观点,这和我们一直接受的动词后动量短语作补语的观念完全不同。查阅其他语言学家的相关著作,发现语法学界在“V+数量+动量词”结构的定性问题上的分歧由来已久。本文大致梳理了一下前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观点。 一
关于动量短语的功能和意义的争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派:
(一)动补派。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V+数量+动量词”结构是动补结构,其中“数量+动量词”构成的数量短语为“V”的补语。[1]高更生也认为动量短语应当充当补语成分,还提出有的量词兼属物量和动量,分辨的办法是,要看量词结构后面能否加上同量词相应的名词,能加上的,是物量结构作宾语;不能加上的,是动量结构作补语。[2]此外,范晓《试论动词谓语句的定型问题》、徐枢《宾语和补语》、邢福义《汉语语法学》、贾彦德《汉语语义学》也都持“动补说”。
(二)动宾派。丁声树等所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把动词后面的动量短语看成准宾语,而“V+数量+动量词+N”结构就是一个双宾结构,“N”是“V”的宾语。[3]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也持类似的观点,只不过把“数词+动量词”叫做“V”的同指宾语,把“N”叫做“V”的目标宾语。[4]吕叔湘也把这一结构看作双宾结构,把动量短语看作数量宾语。[5]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答问》则认为是述宾结构,并称其中的数量短语为“N”的定语。[6]下面将着重分析动宾派的这几种主要观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