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一 鉴定观察类实验大题过关
当光照强度为m时,测得突变体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比野生型更大,据此推测,突变体固定的CO2形成 的速率更快,对光反应产生的 消耗也更快,进而提高了光合放氧气速率。
(3)如果水稻出现叶绿素a完全缺失的突变,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其原因是 【解析】(1)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叶绿素容易被酸性物质破坏,所以一般加入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该突变植物缺乏叶绿素b,在叶绿体的色素的层析过程中,滤纸条上由上到下的色素分布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所以这里缺失的色素带是位于滤纸条的最下端。
(2)据图可知,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的呼吸作用速率不同,而且突变体的呼吸作用比野生型植株的呼吸作用强。在n点时,两者的氧气释放速率相等,即两者的净光合速率相等。而氧气的产生速率表示植物真正的光合速率,真正的光合速率等于植物的呼吸速率加上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所以n点时,突变体的氧气产生速率大于突变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固定,产物为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还原性辅酶氢。
(3)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只有少量的叶绿素a可以吸收光能,这部分叶绿素a被光子激活产生电能,电能再向其他色素传递形成活跃的化学能。如果缺乏叶绿素a,则无法吸收光能。
【答案】(1)CaCO3 最下端 (2)较大 C3 NADPH、ATP (3)缺失叶绿素a不能完成光能转换
4.(2011·福建)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① ② ③ ④ 观察对象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染色剂 苏丹Ⅲ 吡罗红甲基绿 健那绿 龙胆紫 实验结果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___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①正确。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
9
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呈现红色,细胞内染成红色的面积大于染成绿色的面积。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③正确。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用盐酸与酒精(1:1)混合液,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注意解离的温度(室温)和时间(3~5min)。(3)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答案】(1)①③ (2)细胞膜 时间(3)三 [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5.(2011·重庆)某兴趣小组将豆腐块灭菌,接种微生物后培养2天,加入适量食盐,经密封放置10天后制得豆腐乳。
(1)在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短肽和氨基酸含量越高。为研究其原因,该小组取适量豆腐乳之称样液,等量加入各试管,进行了以下实验。 处理编号 ① ② ③ ④ 处理方法 37℃放置0min 37℃放置10min 37℃放置120min 100℃加热5min后,37℃放置120min 加入等量双缩脲试剂 显色结果 紫色 ? ? 紫色 实验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样液的颜色将 。处理④中,100℃加热的目的是 。 如果处理③与处理④相比,显色较 ,且处理③与处理②相比,显色较 ,则表明豆腐乳中蛋白质被微生物产生的 分解。最终使肽和氨基酸含量增加,因此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越久风味越佳。 (2)食用豆腐乳后,其中的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通过 作用形成的氨基酸,还可以由氨基酸产生的不含氨部分合成 。
【解析】借微生物考查学生实验分析、探究能力以及动物代谢的相关知识。属中档题、较难。可贵的是实验中设计了两个实验变量:时间的长短和酶的活性有无。审题的关键是把握住;“豆腐乳放置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短肽和氨基酸含量越高。”设计①②③探究时间,设计③④探究酶的活性有无。
了解双缩脲试剂A、B的成分,双缩脲试剂A的成分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1 g/mL的水溶液;呈无色。双缩脲试剂B的成分是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0.01 g/mL的水溶液,呈浅蓝色。如果学生没有做过实验或没有观察过实验第一空将不能正确作答。 【答案】(1)不变;使酶失活;浅;浅;蛋白酶(肽酶)。 (2)氨基转换;糖类和脂肪。 6.(2011·广东)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10
II.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 ① ② ③ ④ 叶绿素溶液(mL) 3.0 3.0 3.0 3.0 调pH至 Y 7.0 6.0 5.0 处理时间(min) 溶液颜色 10 10 10 10 绿色 绿色 黄绿色 黄褐色 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 ,原因是 。 (2)表中Y应该为 ,原因是 。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 食品,否则 。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 【解析】(1)叶绿素的提取应该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碳酸钙在图示中有了,它的作用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的充分。
(2)本实验来研究的是不同的pH值下对叶绿素的影响,观察可以看出以1.0作为pH梯度进行实验。
(3)由于在酸性条件下色素会破坏,所以不适合用于酸性食品的添加剂。
(4)色素的鉴定采用纸层析法进行鉴定。这个鉴定的步骤可以借用叶绿素的分离或者胡萝卜素的鉴定。主要的步骤如下:①量做基线:在18cm×30cm滤纸下端距底边2cm处做一基线,在基线上取A、B、C、D四点。 ②对照点样:A、D点叶绿素标准样品,B、C点提取样品。 ③干燥层析:吹干滤纸溶剂,放入色谱容器中层析。 ④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样品色素点与叶绿素标准色素点的异同。 【答案】(1)二氧化硅(SiO2) 使研磨更加充分 (2)8.0 以1.0作为pH梯度进行实验
(3) pH小于6.0 叶绿素会由于酸性pH值而被破坏
(4)色素的鉴定采用纸层析法进行鉴定。主要的步骤如下:①量做基线:在18cm×30cm滤纸下端距底边2cm处做一基线,在基线上取A、B、C、D四点。 ②对照点样:A、D点点叶绿素标准样品,B、C点点提取样品。 ③干燥层析:吹干滤纸溶剂,放入色谱容器中层析。 ④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样品色素点与叶绿素标准色素点的异同。
7.(2011·江苏)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h、36h、 48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h、12h、24h、36h;
11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5~8 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质量分数(%) 0.01 时间(h) 24 36 48 0.1 24 36 48 清水培养时间(h) 0 10.71 9.94 7.98 7.74 6.12 5.97 12 13.68 11.99 10.06 9.09 7.87 6.68 24 14.19 13.59 12.22 11.07 9.98 7.98 36 14.46 13.62 11.97 10.86 9.81 8.56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 。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3)根据所学知识推测,石炭酸一品红试剂是一种 性染料。
(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 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 。 (6)右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解析】典型的实验分析题。解题时务必明确并紧扣实验目标——“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
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 (1)步骤③的处理,实质是对根尖进行“解离”,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要求是为“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措施是在“镜检时”,而不是其他环节。进行“正确的操作”,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 (3)观察细胞的染色体作用的染色剂是碱性的。
(4)为了尽量的减小误差,获得的数据更科学、更准确,那就应该每组装片观察多个视野,这样可取这些数据的平均值作为结果。 (5)读表中数据,分析归纳对应的结论:①在相同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和相同清水培养时间下,比较两种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的处理效果,指数较高的是0.01% ; ②先在图表中找到最高的细胞分裂指数14.46%,而后查找对应的处理方法:0.01%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h,再在清水中培养36h。
(6)首先还是要看清图中细胞a和其左下角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数目少得多,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未加倍,那就是秋水仙素没能发挥作用,秋水仙素处理发生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