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投资学》课程模拟试卷14
诚实考试吾心不虚 ,公平竞争方显实力, 考试失败尚有机会 ,考试舞弊前功尽弃。
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投资学 》课程模拟试卷 闭卷
课程代码 课程序号
200 ——200 学年第 学期
姓名 学号 班级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西方海外直接投资的主流优势理论是以西方大型跨国公司为参照的,重点探究跨国公司海外投资行为的发生机理,其中包括从产业组织理论切入的 和从国际贸易学说衍生的 ,以及整合二者的 “世界银行”一词系指两个在法律地位和财务上独立的实体: 和 ;另外, 也是世界银行重要的附属机构
国际金融公司(IFC)的投资原则包括 、 和 。
国际投资主体在独资经营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又有两种形式可供选择,一为 ,二为 。
国家间的国际投资争端主要由 和 之间的冲突引起。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以下不属于外国债券的是( )。
A 扬基债券 B 欧洲债券 C 武士债券 D 龙债券
以下对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独特的做市商制度 B高度全球化的市场 C上市标准严格 D技术先进
以下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直接效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起始阶段,无疑是资本流入,是将国外储蓄国内化,一般会促进东道国的资本形成,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
B绿地投资能够直接增加东道国的资本存量,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有显在的正效应,而购并投资只是改变了存量资本的所有权,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没有直接的效应
C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融资也会扩大东道国投资规模,从而对资本形成产生积极的效应 D如果外国投资进入的是东道国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外国投资的进入会强化竞争性的市场格局,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国内投资的增长,对资本形成会产生正效应 以下不属于国际投资环境特点的是( )。 A综合性 B稳定性 C先在行 D差异性
以下国际投资环境评估方法属于动态方法的是( )。 A道氏评估法 B罗氏评估法
C闽氏评估法 D冷热评估法
被誉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先驱的是 。 A 纳克斯 B 海默 C 邓宁 D 小岛清
根据折衷理论,三种优势都具备时,厂商应选择的经济活动形式是 。 A 出口 B 许可证交易 C 战略联盟 D 直接投资 与代理行功能接近的跨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是( )。 A 代表处 B 经理处 C 分行 D 联属行 下面不属于共同基金特点的是( )。
A 公募 B 专家理财 C 规模优势 D 信息披露管制较少 下面描述不属于国际合作经营的特点是( )。
A 股权式合营 B 契约式合营 C 注册费用较低 D 合作双分共担风险
三、是非题(每题2分,共10分)
跨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都必须具备独立法人地位。( ) “金融脱媒”趋势是促进跨国投资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 ) 国际投资环境的变化是国际投资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 ) 国际投资环境评价往往只采取专家实地考察的方式。( ) 中外合作开发企业的法律地位为中国法人。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国际合作开发 存托凭证 欧洲债券
投资环境冷热比较法 产业“空心化”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简述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就业效应。
简述什么是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及其主要特征。 简述国际股票发行的动机。 简述经济环境因素的构成。 简述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类型。
六、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
试述优惠政策在吸收外国投资中的作用及局限性。
试述目前中国对外投资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七、案例分析(每题9分,共9分)
海尔企业是我国家电行业的特大型企业,1984年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成一个目前集科研、生产、贸易和金融与一体的由70多个企业和科研机构组成大型国际化家电企业集团,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海外工厂13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体系已经构建出。回顾海尔的国际化经营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内向型发展阶段(1984-1990年)。这期间海尔完全致力于国内市场,建立起国内销售和服务网络,完善企业管理,力争取得市场领先地位,创立国内品牌,为向海外发展打下基础。
2.出口阶段(1990-1996年):1990年海尔开始迈出它国际化进程的第一步,实现产品的出口,首先是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并随后进军东南亚、拉美、中东和非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海尔专营商和经销网点,建立起全球性的营销网络,截至到1996年已在31个国家建立了3000多个经销网点。
3.海外投资阶段(1996-至今)。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1996年海尔进一步提出了“本土化”战略,开始海外投资设厂 ,1996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成立海尔保罗有限公司,海尔占51%股份,这标志着海尔首次实现了生产的国际化。随后,海尔又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南斯拉夫等地相继设立了生产厂。1999年3月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了当地设计、当地生产并当地销售地首家“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海尔美国冰箱厂,这标志着海尔的国际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3月,海尔在美国纽约中城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此举标志着海尔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又上升到新的阶段,海尔已经在美国树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
(二)思考题
试通过海尔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历程来分析说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取得成功的经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