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羽毛球教学计划
初中羽毛球教学计划
羽毛球运动属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以其娱乐性、简便性、锻炼性等特点深受广大初中学生的喜爱。来看看初中的羽毛球教学计划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羽毛球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初中羽毛球教学计划篇一 课程目标
1、 以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为宗旨,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建教学新模式新情景,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
2、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羽毛球基本技术、技能,了解羽毛球运动相关知识及发展概况。
3、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活动过程,在活动体验中培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乐于助人、相互帮助的学习习惯。 课程计划 第一周.
1、学习握拍法
2、学习正手发高远球 3、学习正手击打高远球 4、跳绳。心肺功能锻炼 第二周.
1、复习正手发高远球 2、复习正手高远球 3、折返跑 第三周.
1、复习正手发高远球、正手高球; 2、学习正手网前挑球、勾球技术 3、羽毛球综合步法。 4、身体素质练习
第四周.理论知识课结合步伐练习
第五周.架拍结合挥拍技术、网前步伐练习 1、复习正手发高远球、正手高球; 2、学习正手吊球、杀球技术 3、俯卧撑。步伐训练 4、心肺功能锻炼 第六周.
1、复习正手吊球、杀球,学习放网技术、网前搓球、扑球、勾对角技术 2、学习正手杀球、接杀球: 3、跳绳。 4、体能锻炼 第七周.
1、复习正手杀球、接杀球; 2、网前球技术结合步伐; 3、游戏
4、身体素质训练
第八周.
1、介绍规则简介、单打战术与教学比赛; 2、体能锻练 第九周.
1、复习单打战术与教学比赛; 2、俯卧撑。
3、心肺功能锻炼。 第十周、
1、介绍反手发网前球、双打接发球、平抽挡; 2、跳绳。
3、各种体能锻炼 第十一周。
1、双打规则简介、双打战术与教学比赛; 2、裁判实习;
3、折返跑。心肺体能锻炼 第十二周。
1、复习考试内容与双打教学比赛; 2、羽毛球综合步法。 3、各种体能锻炼 第十三周。
1、正手击高远球技能测试 第十四周。体能测试
第十五周。综合评价 初中羽毛球教学计划篇二 为丰富初二学生学校文娱生活,提高初二年级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为能有效使学生掌握羽毛球运动技术,拟定以下几点教学训练计划:. 训练时间: 每周二下午第八节课至7:35分 每周训练活动一次
兴趣活动地点: 十三中田径场 体育馆二楼 教学活动内容: 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提高兴趣阶段、徒手增强球感的练习、持拍增强球感的练习、游戏比赛、身体素质练习。
第二阶段:握拍技术及练习方法、基本站位方法及准备姿势、 羽毛球运动的身体素质练习。
第三阶段:基本发球技术与练习方法 ,前场、中场、后场击球技术与练习方法、羽毛球步伐移动方法。
第四阶段:羽毛球基本击球战术
第五阶段:羽毛球基本战术教学比赛阶段 辅导教师:梁广军
学生名单:初二年级学生42人 初中羽毛球教学计划篇三 教学内容:
1、1 正手发高远球 2、 降低难度的比赛
3、兴趣游戏:运球接力赛1、初步掌握正手发高远球和比赛的方法。 2、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敏性
3、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21、正手发高远球 2、降低难度的比赛
3、兴趣游戏:运球接力赛1、初步掌握正手发高远球和比赛的方法。 2、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敏性 3、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31、 击高球 2、 模拟比赛
3、 游戏:投掷轻物1、初步掌握击高球和比赛的基本方法。 2、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敏性和投掷能力。 3、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的意识。 41、击高球 2、模拟比赛
3、游戏:投掷轻物1、初步掌握击高球和比赛的基本方法。 2、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敏性和投掷能力。 3、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的意识。
5分组比赛1、初步掌握羽毛球单打比赛的方法。
2、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敏性。3、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的意识。6分组比赛1、初步掌握羽毛球单打比赛的方法。
2、发展身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敏性3、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的意识。 单元目标1、说出羽毛球运动技术术语以及相关场地、器材的名称
2、★初步掌握正手发高远球、击高球的动作,并能运用所学动作进行比赛。3、发展反应速度、灵敏和协调性。4、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评价内容:
1、学生的灵敏、协调、柔韧等体能发展情况。 2、掌握正手发高远球、击高球动作的能力。 3克服困难的勇气、完成动作的自信。
5、游戏活动中与同学友好相处以及对待集体的态度。
评价方法:评语形式出现,教师除对学生做出准确、全面评价外,还要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学法 指导
1、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不同模仿对象来组织、引导学生练习。 2、运用不同的活动形式、方式强化他们的学习。
3、教师告诉学生有关安全活动注意事项,如场地要平等。 4、提醒学生课后进行游戏活动时要相互帮助、友好相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