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规划经验口诀
城市规划经验口诀
1文字图例先细读 再看风象与水流 商业中心人气足 交通便捷好服务 良好地段给居住 上班不必跑长途 工业用地重运输 污染大户须防护 2易燃易爆要隔离 转运便利建仓储 公共绿地宜均布 滨水地带多种树 旧区新区要兼顾 文化遗产多保护 干道骨架要清楚 两侧用地须相符 3道路间距宜适度 一般内密而外疏 港口须有疏港路 生活岸线要留足 机场进城走快速 端侧净空须关注 高速公路不穿城 过境公路擦边溜 4客运站场宜深入 编组站场城外布 夏季凉风能导入 冬季寒风能阻住 道路依山傍水走 相交尽量九十度 净污分置上下游 雨水尽量顺势流 5四通八达有出路 抗灾避难易救护 自然人文须借助 城市特色要突出
乡村规划编制纲要
1 编制美丽乡村规划要按照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坚持一切从农 村实际出发,以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风貌为主 要目的, 以耕读文明为魂、 村落民居为形、 田园风光为韵, 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记得住乡愁、 留得住乡情的乐园。
2 编制美丽乡村规划要坚持产业先行和产村相融,重点培育和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特 色产业,围绕产业发展,合理布局田网、水网、路网、电网,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完善公共 服务设施配置。
3 编制美丽乡村规划要尊重村庄现有格局,慎砍树、 慎挖山、不填塘、 少拆房, 新建、 改造、保护相结合,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必保。注重传承历史 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延续民居特色,体现农村情趣,不贪大求洋;注重保护历史遗 存,实施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性修缮,保留并修复有历史文化价值建筑和街巷空间;注重保 留绿树林盘,保护古树名木,塑造“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有效体 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4 编制美丽乡村规划要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土地, 少占良田, 合理有效利用闲置地。严格遵循“安全至上、质量第一”原则,建设用地应避开地震断裂带、地质灾害隐患点、行 洪通道,避开各类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无铁路、过境公路、高压 输电线路穿越,避免沿过境道路展开布局。
5 编制美丽乡村规划要注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绿化、净化、美化、文化为追求。要 以加强生态建设为重点推动绿化, 以污水和垃圾处理为重点推进净化, 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庭 园整治为重点实现美化,以乡风文明为重点建设文化。
6 编制美丽乡村规划要注重深入调查,全面收集基础资料,准确了解村庄实际情况和 村民需求, 找准村民关注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以及村庄建设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以问题导向,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措施。
7 编制美丽乡村规划要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规划调研、编制等各个 环节充分征询村民意见, 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公示规划成果, 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规划编制全 过程,避免大包大揽。规划编制内容 美丽乡村规划应包括村域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两个部分。 村域发展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 综合评价村域发展条件,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状况,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确定 各类产业发展重点与空间布局;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农民就业增收措施。 村庄建设规划 (一)现状用地分析 根据《城乡用地评定标准(CJJ132-2009)》 ,分析评定村庄建设用地条件,明确洪灾、地 震断裂带和地质灾害等的位置,确定可建设用地。
(二)现状建筑分析 对现状建筑的年代、质量、风貌及文化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保留、拆除建筑的位置 与数量。若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需明确建筑四至界线和保护范围 (三)建筑总平面布置 ——空间布局 充分尊重民意,依据保留、拆除建筑,结合当地村民居住习惯和地形条件布置住宅建筑 与院落,体现错落有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便 民利民”要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建筑。
(四)环境及建筑风貌规划 提倡本土绿化种植, 提出庭院、 宅间和路侧等绿化美化措施, 积极推广 “微田园” 做法。
按照“简便易行、简约实用”的要求,提出村民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风貌建设指引,统一 风格、色彩、高度等,彰显地方特色。
(五)道路交通规划 明确对外交通与内部道路位置、走向、宽度及平面和竖向控制;明确活动场地、集中晒 坝、停车场位置及范围。
(六)历史文化遗产与乡土特色
(七)市政工程规划确定供排水、电力电信、能源、有线电视等设施的位置、规模以及管线工程建设要求; 确定环卫、公厕、沼气池等设施的位置、配建标准和建设方式。 (八)村民住宅选型 提供多种农户住宅及其它主要建筑选型方案,包括标准层平面和建筑风格示意。
(九)综合防灾规划 确定抗震设防等级、工程设防标准,提出抗震、消防、防洪、地质灾害防治等措施。
(十)投资估算 制定建设项目实施表,明确项目名称、内容、规模、建设要求,估算总投资量。
第四章 规划编制成果 1 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和基础资料汇编。调查研究和分析资料应 归入基础资料汇编,作为附件。
2 规划说明书应当包括:现状调查与分析、规划思路与目标、村域产业发展与增收规 划、村庄建筑总平面布置规划、村庄环境及建筑风貌规划、村庄道路交通规划、村庄市政工 程规划、村庄村民住宅选型、村庄综合防灾规划、投资估算与实施建议等。 3 规划图纸应当包括:
(1)区位关系图 (2)村域综合现状图(比例 1:5000~1:50000) (3)村域产业布局规划图(比例 1:5000~1:50000) (4)村庄综合现状图(比例 1:500~1:1000) (5)村庄用地分析图(比例 1:500~1:1000) (6)村庄现状建筑分析图(比例 1:500~1:1000) (7)村庄总平面布置规划图(比例 1:500~1:1000) (8)村庄道路、管线、环卫及竖向工程规划图(比例 1: 500~1: 1000) 、 (9)村庄综合防灾规划图(比例 1:500~1:1000) 、 (10)村庄住宅选型及其他建筑方案示意图 (14)村庄鸟瞰效果图及重要节点景观效果图。
4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必要的分析图,也可以对上列图纸进行拆分表达,但必须保 证图纸内容不得缺少。“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村域规划 (一)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 坚持“产村相融” ,按照产业发展与村庄布局互动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区域经济发展 统筹的原则,充分研究村域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合理安排用地,提出各类产业发展重点 与空间布局, 重点培育和发展有一至二个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或特色产业, 明确产业优先发 展区 (1)工业建筑及附属设施域和特色产业基地,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发展空间
(二)生产设施 (1)工业建筑及附属设施应选择在靠近电源、水源, 对外交通方便的地段。协作密切的生产项目应邻近布置,相互干扰的生产项目应予以分隔。工业建筑及附属设施布局应符合以下规定: (1)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业产业可选择在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用地附近。(2)轻度污染的工业产业应选择在常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及河流的下游,并应符 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3)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应按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选址,并严 禁在该地段内布置居住建筑; 对已造成污染的工业产业必须治理或调整, 重点工业企业废水 依法排放,稳定达标率达 100%。(2)农业生产设施 结合产业基地、居民点的分布,合理配置为生产劳动服务的农机站以及晒场、打谷场、 堆场、饲养场等作业场地,选址应方便田间运输和管理。 大中型饲养场地的选址,应满足卫生和防疫要求,宜布置在常年盛行风向的侧风位、夏 季主导风向下风向以及通风、 排水条件良好的地段, 并应与村民生活区保持适当的卫生防护 距离。
(三)村域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农村弱质生态空间,对自然湿地、主要湖泊、水源地和其它生 态敏感区等应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禁止或控制建设活动。 1 村庄规划 1.1 总则 1.1.1 按照“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指导思想,美丽乡村规划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因地制宜、节约集约、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各项用地和空间布局,统筹考虑生产生活服务设 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防止大拆大建,防止破坏特色景观和传统风貌,以低成本投入、低资源消耗的方式切实改善 当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1.1.2 编制美丽乡村规划,除执行本导则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省有关标准、规范的规 定。应当以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镇(乡)总体规划为指导,与产业 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关部门相协调。
1.2 规划内容和范围 1.2.1 美丽乡村规划包括村域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1.2.2 规划范围分为村域行政辖区范围和村庄建设规划范围两个层次。
1.3 期限 村庄建设规划的期限远期为 10 年,近期为 5 年。 2 调查研究 2.1 调查阶段 2.1.1 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前, 应委托具有测绘资格的单位和具有相当资格的测绘人员进行测 量。编制美丽乡村规划时应采取实地踏勘、入户问卷调查、召开村民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对 现状进行认真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可分为调查准备、初步调查、深入调查和补充调查四个阶 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