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兰大《现代防雷技术》16秋平时作业3
兰州兰大《现代防雷技术》16秋平时作业3
一、单选(共 10 道,共 40 分。)
1. 当温度升高时,雪崩二极管的击穿电压会( )。 题1. 下降 题2. 上升 题3. 不变
题4. 可能会上升,也可能会下降 标准解:
2. 为了能尽量对那些不易受到雷击的部位也提供一定的保护,避雷带一般要高出屋面( )m。 题1. 0.2 题2. 10 题3. 2 题4. 20 标准解:
3. 击穿电压较高的齐纳或雪崩二极管,其泄露电流相对( )。 题1. 较大 题2. 较小 题3. 不变 题4. 没有 标准解:
4. 被击物体很高,当下行先导临近其顶时,将会从顶端发出上行先导去迎接下行先导,使( )增大。 题1. 雷电流 题2. 雷电流幅值 题3. 闪击距离 题4. 雷电极性 标准解:
5. 齐纳或雪崩二极管所在系统正常运行时,管子中长期流过泄露电流,这种泄露电流会引起管子保护性能的( )。 题1. 逐渐增强 题2. 没有影响 题3. 逐渐衰退 题4. 有影响但不大 标准解:
6. 在工程上,常将人跨一步的步长取为( ),并把这一距离两端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 题1. 0.5m
题2. 0.8m 题3. 1.0m 题4. 1.2m 标准解:
7. 在多根垂直接地体排列中,相邻两接地体向土壤中散发的电流线总是互相排斥的,他们间的土壤得到不充分的散流,从而使散流电阻增大,这种作用称为接地体之间的( )。 题1. 屏蔽效应 题2. 散流效应 题3. 排斥效应 题4. 吸引效应 标准解:
8. 雷暴时的定义,即在( )内只要听到雷声一次或一次以上的雷声就算一个雷暴时。 题1. 一天 题2. 一个月 题3. 一个小时 题4. 三个小时 标准解:
9. 当具有负电位的梯式先导到达离地约3-50m时,可形成强的地面大气电场,从而引发地面产生( )。 题1. 回击 题2. 静电感应 题3. 箭式先导 题4. 电场 标准解:
10. 在选择压敏电阻的压敏电压时,要充分考虑所在系统运行电压的波动幅度,避免在波动和( )情景下动作。 题1. 短时电压升高 题2. 长期电压升高 题3. 长期电压降低 题4. 短时电压不变 标准解:
《现代防雷技术》16秋平时作业3
二、多选(共 5 道,共 20 分。)
1. 接地装置是埋入地下的( )的总和。 题1. 电气设备 题2. 电阻
题3. 接地体 题4. 接地连线 标准解:
2. 气体放电管在其保护性能方面的两个优点是( )。
题1. 放电管的极间电容很大,并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是不断变化的 题2. 不导通的放电管也会对所在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题3. 不导通的放电管不会对所在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题4. 放电管的极间电容很小,并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保持不变 标准解:
3. 降阻剂的主要技术指标是( )。 题1. 低电阻率 题2. 高电阻率 题3. 腐蚀性小 题4. 具有环保性 标准解:
4. 接地电阻是大地电阻效应的总和,包括( )三个部分。 题1. 接地体及其连线的电阻(很小,可忽略) 题2. 接地体的表面与其所接触土壤之间的接触电阻 题3. 土壤的流散电阻
题4. 接地体及其连线的电阻(主要的) 标准解:
5. 雷击距的大小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 题1. 下行先导头部的电位高低 题2. 先导通道中携带的电荷密度 题3. 雷电流幅值
题4. 雷电流的引雷曲面 标准解:
《现代防雷技术》16秋平时作业3
三、判断题(共 10 道,共 40 分。)
1. 随着土壤颗粒中含水量的增加,土壤的电阻率也会增加。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2. 保护间隙在动作击穿后会产生低峰值的截波,可以用于保护电机、变压器和电抗器等带线圈绕组的电气设备。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3. 对于工作频率较高的系统,应选用电容量(寄生电容)高的压敏电阻器件。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4. 晴天大气电场的方向是自高空指向地面,当有负电荷中心的积雨云时,大气电场方向反转为自地面指向高空。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5. 为了减小齐纳和雪崩二极管的寄生电容,可在保护电路上,将管子在泄露电流通路上与普通二极管并联。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6. 当人体接触与防雷装置相连的金属体时,接触点与人体站立接地点之间存在一个暂态电位差,这一电位差就是接触电压。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7. 电磁骚扰(EMD)指任何可能引起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对有生命及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源。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8. 雷电流的电效应与热效应的不同之处在雷击时,雷电流通过载流导体产生电动力的破坏作用。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9. 避雷带是用圆钢或扁钢作成的长条带状体,常装设在建筑物易受直接雷击的部位,如屋脊,屋顶边缘及女儿墙或平屋面上。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10. 防雷引下线在必须拐弯的情况下,应采取锐角或绕直角向下走线。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