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必修三(思想史)
思想自由,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2) 黄宗羲
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主要思想:
(1)批判君主专制。他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顾炎武 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主要思想:
(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深刻揭露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2)提出了“众治”的主张
(3)梁启超把其观点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观点: “众治”。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 .
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具有民主色彩。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王夫之 主要思想:
(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 (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 (3)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 评价:
1、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 2、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时代 思想内容 春秋 战国 秦 地 位 原 因 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 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 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危机 仁、礼、为政不被重视 以德 仁政、君轻民不被重视 贵 受压制 天人感应、君西汉 独尊 权神授 魏晋南 北 复兴、重新确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更好地适应统宋明 “理”天理” 治需要。 立正统 明清 受批判 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个性企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
2、继承: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
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
4、正统: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冲击: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6、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7、理学: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