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3:56:40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独立阅读,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这节课我们先来谈论一个话题:提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你会想到什么?(神五、神六、神七成功升天,并成功着陆;而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等宇航员也成了中国的太空人。)

2.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中华飞天梦想实现的那刻,你们内心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自豪,骄傲,激动??)

3.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指名读课题。课题还可以怎样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学生对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很崇拜,交流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学生情绪高涨时,学生便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饱满的学习热情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基本保证。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同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中国人为了飞离地球,遨游太空进行了不断的努力,最终成功的一件事。

3.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

学生汇报自读收获: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认知(可例举)。

万户是明代官员,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乘火箭上天的人,万户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祖国大地。

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

设计意图:教学高年级的阅读课文,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要让学生有充裕的独立阅读时间,既梳理了文章脉络,又领悟了文章内核。这个环节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学生会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深入阅读。

三、细读文本,升华情感.

1.师: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他们到底做了哪些努力呢?让我们来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作好批注。

2.我们一起来交流,谁先来说说?

(1)从万户乘坐火箭飞天的事例中体会到中国古代人们已经开始尝试飞天的梦想了。他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板书:勇于实践)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努力。”从“无数失败”我体会到中国航天人不怕失败,尽管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他们的梦想仍然是不会动摇的。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我从“十多年的努力”可以看出中国人民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付出了很多。联系资料我知道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而中国当时并不富裕。中国人有这样的决心是非常了不起的。

“十多年”中国一定付出了很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所以才换来了—— (2)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3.同学们,千年梦圆在今朝,“神州五号”能顺利飞天,你认为应该归功于谁?请快速默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圈圈画画,还可以作上批注。

(1)杨利伟在走下飞船接受采访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这三句话找到了吗?这三句话是——

(2)指名读(英雄的声音应是洪亮的;英雄的声音应是铿锵有力的;英雄的情感应是激动和自豪的。) 你怎样理解杨利伟这三句话?

(3)让我们怀着对航天人的崇高的敬意齐读这三句话。

4.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心潮澎湃,中国航天事业继“神5”之后又有哪些喜讯。

神七让全世界华人为之激动的一刻是什么时候?

(资料:神舟七号飞船(以下简称神七)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在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988毫秒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另外两人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其中,翟志刚完全出舱。刘伯明的头部手部部分出舱)。飞船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5.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就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需要什么?神舟五号能顺利升天,应归功于哪些人?研读第七自然段。

具体的说说他们付出了哪些代价?

(1)“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工程。”从三个“最”中你体会到什么?

(2)两个数字:一百一十多、三千多。(“一百一十多”是研制、建设、发射单位,“三千多”是协作单位。说明载人飞船成功飞天靠的是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

这么多单位和工作人员要完成同一件事情,最需要的是什么精神?(板书 : 团结合作 锲而不舍 )

(3)一组排比句: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有的人??;有的人??”我体会到为了实现梦想,航天人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忘我的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板书:默默奉献)

(4)引导理解“积劳成疾”“风华正茂”“华发早生”“猝然长逝”四个词语,再体会这一句所表达的意思。

①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你感动吗?谁来读?(指名朗读)就这一段,还有想说的吗?

②如果你现在是工作人员,每天苦战攻关,还会积劳成疾,华发早生,猝然早逝,你会继续工作吗?继续的站起来,不继续的坐下。[辩论]

是的,为了祖国,为了实现数千年的梦,,航天工作者仍然在工作着。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喧的科学精神。

③是啊,为了“神州五号”,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是——生命。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有的人??”这个句段。

6.孩子们,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的无名英雄。你们知道吗?为了保证“神州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的壮丽场景。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独立阅读,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这节课我们先来谈论一个话题:提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你会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