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
②试着给这袋麦子取个好听的名儿。(可爱的麦子、充满活力的麦子、憨厚的麦子等)
二、划划想想——给孩子一袋“勤劳节俭”的麦子 1、划一划。
①小牛看到麦子后,有哪些想法?(重点突出“保存”、“慢慢吃”等词语) ②小牛拿到麦子后,怎么做了?(重点突出“透风”、“晒晒太阳”等)此处可进行句式训练“因为??所以??” 2、想一想。
①土地爷爷到了小牛家,他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
②土地爷爷得知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后,他又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围绕小牛的“勤劳节俭”方面) 3、小结提问。
①是呀!在土地爷爷眼里小牛是节俭的孩子,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品质啊,假如你就是小牛的朋友或邻居,你会怎么夸赞他呢?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②思考:土地爷爷送给小牛的是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勤劳的麦子、节俭的麦子、美好的麦子等)
三、说说演演——给孩子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 1、说一说。
情境一:土地爷爷给小猴送了一袋麦子,小猴高兴地收下了这袋麦子。小猴就把麦子摆放在院子里,看了又看,嘴里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好麦子,好麦子??”
情境二:土地爷爷看了小猴的粮仓,直夸小猴能干聪明。小猴非常谦虚地说:“我只不过做了一件最普通的事情”。接着小猴将自己种麦子的经过翔实地告诉了土地爷爷?? 2、演一演。
①小猴子种麦的经过。(突出小猴的辛劳)
②土地爷爷来小猴家的前前后后。(突出土地爷爷的年龄、语气及心理活动等特
征)
③小猴在家里接待土地爷爷的经过。(突出小猴的神采奕奕及聪明劲) 3、演后组织说话训练。
①你喜欢这聪明、能干的小猴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你打算给这袋麦子取个什么名字?(聪明的麦子、能干的麦子、智慧的麦子、创造的麦子等)
四、悟悟写写——给孩子一袋“永远”的麦子 1、悟一悟。
课文学完了,相信这三个人物在你心中一定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这三袋麦子也会带给你更多的启示。那么,在你心目中,究竟拥有了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呢?可爱憨厚的?勤劳节俭的?聪明能干的?还是?? 2、写一写。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悟动笔写下来,要求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3、教师总结:或许这是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或许这是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或许这袋麦子里有可爱,有节俭,也有聪明,或许这袋麦子就蕴涵着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思想,或许,或许??。但无论如何,他应当成为我们心灵的麦子,成为我们精神的麦子,成为我们共同的永远的麦子。 板书:
小猪--吃光了---憨厚 小牛--保 存---节约 小猴—播 种---聪明能干
6、课时作业设计
用上老师提供的三个词写一段话:迫不及待 拜访 兴奋 请把这个故事将给小朋友听.
《哪吒闹海》
1、教材解读
《哪吒闹海》是一篇神话故事写的是小哪吒不畏强暴,三闹东海,制服龙王
三太子,使人们过上太平的日子。文中语言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故事为三年级孩子所熟悉,是孩子比较喜欢学习的课文。 2、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3、教学资源运用 (1)语文补充习题
(2)新补充读本《后羿射日》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两课时)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初步学会分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紧扣“闹”字展开教学,为什么闹?想象东海龙王父子是怎样兴风作浪,称霸一方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个词;讲讲故事内容。
二、怎样闹?(联系课文具体品味)
第一闹:掀起巨浪 。抓住一系列的动作,体会用词的精准,感受混天绫
的神奇及哪吒的神勇; 第二闹:打死夜叉。
1、从“一闪、躲过、随即取下、扔去”体会哪吒的机灵;
2、通过(观察插图)夜叉的凶狠与“小娃娃”进行对比,体会哪吒的神勇机灵; 3、夜叉的“斧头”和哪吒的“小小的乾坤圈”对比,体会乾坤圈的神奇和哪吒的神勇。
第三闹:活捉三太子。这一小节通过三太子的神态——“气得嗷嗷直叫”“气冲冲”,动作——“跳出”“举枪便刺”和语言“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
与哪吒的“一纵身,趁势抖出”形成对比,从而体会哪吒的神勇。
三、闹的结果怎样?龙王父子不敢胡作非为。想象人们过上了怎样的太平日子?夸一夸小哪吒。
四、讲讲这个故事。
1、根据表现形、行、言等词语提示,加入自己的想象,讲一段故事。如能配以表情、动作,则更棒。
2、连续完整地讲一讲故事。 五、走出教材,让人物立体起来。
1、观看动画片《西游记》中哪吒片段,进一步丰满人物形象 2、引出《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两本书,推荐阅读。 6、课时作业设计
用上”兴风作浪”或”胡作非为”写一段话. 讲故事.
练习3
1、文本解读
处处留心部分,原来我们称为学用字词句,这部分内容和《蒲公英》紧密联系,以达到巩固和积累的目的,但形式活泼,在趣味中自然掌握所谓的枯燥的词语教学。 2、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处处留心”中的3个词语,能结合插图结合短文理解它们的意思,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2)能背诵读读背背中的8个成语及童谣《晨牧》,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写的有趣画面。
(3)学会在“口语交际”中介绍自己看过或听过的求救的事,培养观察生活的兴趣。
(4)学会写上下结构的钢笔字,学写毛笔字“素”、“晃”、“荒”。 3、教学资源运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