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4-201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轮周考化学试题
枣阳一中2014级高一年级下学期周末第一轮考试
化 学 试 卷
命题人:张伟 审题人:兰玉峰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第Ⅱ卷答案均应填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O—16 C—12 S—32 Fe—56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水泥、液态氧、盐酸 C.石膏、溴水、熟石灰
B.水玻璃、液氯、液氨 D.干冰、铁、磁性氧化铁
2.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0g CH4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 NA
B.1 mo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 C.1 mol Na2O2与足量二氧化硫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D.0.1 mol/L CaCl2溶液中含氯离子数为0.2 NA 3.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B.检验SO2中是否混有CO2 ,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一定含CO2 C.铝比铁活泼,所以铝比铁更容易被腐蚀 D.正常雨水pH等于7,酸雨的pH小于7 4.下列变化可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A.N2→NO2 B.Al2O3→Al(OH)3 C.S→SO3 D.SiO2→SiF4
5.下列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所选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分离方法 A 从粗盐中除去泥沙 溶解、过滤 B 从食盐和氯化铵混合物中除去氯化铵 灼烧 C 提取碘水中的I2 D 分离乙醇与水 +
萃取、分液、蒸馏 蒸发 6.下列有关说法或操作中,正确的有
① 标准状况下1mol溴单质的体积约为22.4L
② 500mL,1mol/L MgCl2溶液中含有氯化镁分子数目为0.5NA ③ 用酒精从饱和碘水中萃取碘
- 1 -
④ 让一束可见光通过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⑤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相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A B 实 验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向久置于空气中的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加热放在坩埚中的小块钠 现 象 无明显现象 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滴落下来 立刻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钠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
-
C D 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金属钠与水反应:Na + H2O =Na+OH+H2↑ B.氯气与水反应: Cl2 + H2O =2H +Cl +ClO
C.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 Al+3NH3·H2O = Al(OH)3↓+3NH4 D.向稀盐酸溶液中加铁粉: 3Fe+6H=2Fe+3H2↑
9.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可用于水的净化 B.Al2O3可用作耐火材料 C.NaOH可用作食用碱 D.烟花燃放中发生了焰色反应
10.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其中可行的是 A B C D 气体 NO2 SO2 CO2 NH3 a 浓硝酸 浓硫酸 稀硫酸 浓氨水 b 铜片 Cu CaCO3 生石灰 c 浓硫酸 酸性KMnO4溶液 浓硫酸 浓硫酸 +
3+
3+
+
+
--
11.下列两种物质发生反应:①Na和O2 ②AlCl3与氨水 ③漂白粉溶液与CO2 ④Fe与Cl2 ⑤
Cu和HNO3 ,因反应物用量或反应条件的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的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12.必须通过加入其它试剂才能鉴别的一组无色溶液是 A.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 B.碳酸氢钠和稀盐酸 C.偏铝酸钠溶液和稀硝酸 D.碳酸钠和稀硫酸
- 2 -
13. 向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得溶液M ,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若向M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有下列图示四种情况(不计CO2的溶解),则下列对应图形的判断正确的是
0
V/HClV/HCl0V/HCl0V/HCl0A.含有两种溶质 B.只含一种溶质 C.只含Na2CO3 D.含有NaOH和NaHCO3
14.某无色溶液能与镁反应放出氢气,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H、 Ba、Mg、Cl C.K、 OH、SO3、 MnO4
2+
+
—
2—
—
+2+2+
—
B.K、Cl、 SO4、Fe D.Ca、H、Cl、NO3
2-
2+
+
—
—
+
—2—
3+
15.已知下列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它们自身发生如下变化:① Cr2O7
-
-
→ Cr,
3+
②IO3→ I2 ,③MnO4→ Mn。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离子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的物质的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③>① D. ①=②>③ 16.铁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共15g,放入300mL稀H2SO4中,发现固体完全溶解,并放出1.68L
H2(标准状况),加入KSCN溶液后,无颜色变化。为了使Fe恰好转化为Fe(OH)2沉淀,共耗用200mL 3 mol/L NaOH溶液,则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4 mol·L B.3 mol·L C.2 mol·L D.1 mol·L
?2?2?17.某溶液中含有HCO3、SO3、CH3COO?、CO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Na2O2后,
—1
—1
—1
—1
2+
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 A.HCO3
C.CH3COO?
2?D.CO3
2?B.SO3
18.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Fe2+、NO3、SO24
-
-
???
B.Al3+、NO3、SO24、AlO2-
-
? C.OH、HCO3、Cl、K+
D.Fe3+、K+、SCN、Cl
19.为除去括号内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NaHCO3),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B.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C.CO2气体(HCl气体),通过饱和的Na2CO3溶液 D.SiO2(H2SiO3),加热
20.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 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 21.下列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Cl和Cl2的性质相同 ②ClO具有氧化性 ③Cl比Cl多一个电子 ④盐酸兼有酸
-
性、氧化性、还原性 ⑤Cl具有酸性 ⑥Cl2的氧化性比MnO2的强 ⑦Cl2只有氧化性而没有还原性
A.①②⑤⑥ B.仅②④⑥ C.仅②③④ D.②③④⑥
- 3 -
22.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 砹是有色固体 B. 砹易溶于有机溶剂 C. 砹化氢很稳定 D. 砹化银不溶于水
23.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图:若浓盐酸过量,则理论上MnO2可全部消耗完 B.Ⅱ图:证明新制氯水只具有酸性 C.Ⅲ图:产生了棕黄色的雾
D.Ⅳ图: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24.向一定量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 mL 4 mol·L?1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 L(标准状况)气体,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MnO4的酸性溶液,无明显现象,若用足量的H2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 A.0.21 mol
B.0.14 mol
C.0.16 mol
D.0.24 mol
25.浓度相同的NaOH溶液各100 mL倒入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向三份溶液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充分反应后,再向三份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 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通入CO2后,A烧杯中的溶质成分是Na2CO3 B.B烧杯中通入的CO2体积在标准状况为448 mL C.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2 mol/L
D.通入CO2后,C烧杯中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OH)∶n(Na2CO3)=1∶2 26.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m(混合物) V(CO2) 100mL 盐酸 14.2g 3.36L 100mL 盐酸 25g 4.48L 100mL 盐酸 27.6g 4.48L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1
B.加入混合物14.2g时盐酸不足 C.加入25g混合物时盐酸过量
D.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混合物中NaHCO3与K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