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卷理(含解析)
成,但性质却不相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2)根据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C原子和两个O原子构成来分析;利用C、O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
Ⅱ.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Ⅰ.(1)质子数与中子数均相同的才是同种核素,则上述1H、2H、3H、230Th、232Th、
24
Na、24Mg、14N、14C这9种原子都是不同的核素,所以核素种类为:9;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粒
子为O2和O3,
故答案为: 9;O2和O3;
(2)由氧的同位素有O、O、O,碳的同位素有C、C、C,在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C原子和两个O原子,采用树状分类法分析讨论如下:①若二氧化碳分子中的O原子相同,则O可分别与C、C、C构成二氧化碳,即存在3种二氧化碳;同理O、O个3种,共3+3+3 = 9种;②若水分子中的C原子相同,O原子不同,
则C可分别与OO、OO、OO构成二氧化碳,即存在3种二氧化碳;同理,C、C分别形成3种二氧化碳;所以共形成3+3+3 = 9种二氧化碳;综上两种情况,可得二氧化碳分子的种数为9+9 = 18种;
因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C原子和两个O原子构成,则C与2个O、C与2个O、
14
12
16
13
16
12
1617
1718
1618
13
14
16
12
13
14
17
18
16
17
18
12
13
14
C与2个16O组合,其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45、46;
C与2个O、C与2个O、C与2个O组合,其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6、47、
17
13
17
14
17
12
48;
12
C与2个O、C与2个O、C与2个O组合,其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8、49、
1813181418
50;
12
C与OO、C与OO、C与OO组合,其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5、46、47; C与OO、C与OO、C与OO组合,其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6、47、48; C与OO、C与OO、C与OO组合,其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7、48、49;
1718
13
1718
14
1719
1618
13
1618
14
1618
1617131617141617
12
12
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水分子种数为44、45、46、47、48、49、50,共7种, 故答案为:18种;7种;
Ⅱ.①CaCl2 ②NH4Cl ③K2O2 ④Ba(OH)2 ⑤N2 ⑥HBr ⑦MgO⑧CH4 ①CaCl2是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②NH4Cl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③K2O2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④Ba(OH)2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⑤N2仅含非极性键的单质;
⑥HBr中只含极性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⑦MgO是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⑧CH4仅含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则, (1)只有非极性键的是氮气, 故答案为:⑤;
(2)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②④, 故答案为:②④;
(3)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⑥⑦⑨⑩, 故答案为:⑥⑧。
【点睛】值得注意的是,仅含共价键的物质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可能是单质,这是学生易错易漏点。
20.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非金属性:Cl____S(填“>”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C中为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B中装有KMnO4固体,则A中试剂为___________,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
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HCl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_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答案】 (1). 钾 (2). 铝 (3). > (4). Cl2+S =S↓+2Cl (5). 分液漏斗 (6). 防止倒吸 (7). 浓盐酸 (8). 变蓝色 (9). NaOH溶液 (10). 产生白色沉淀 (11). NaHCO3 【解析】 【分析】
I.(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判断钠、钾、镁、铝的活泼性,活泼性越强,与盐酸反应越剧烈;根据电子守恒比较生成氢气体积大小;
(2)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得出结论,再根据硫离子被氯气氧化成硫单质,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II.(3)根据仪器的构造与用途作答;尾气处理装置中,有缓冲装置的能防止倒吸; (4)浓盐酸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Cl2具有氧化性,能氧化I生成I2,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Cl2和碱反应生成盐,可以用碱液吸收氯气;
(5)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再结合强酸制弱酸原理解答;为防止干扰实验探究,根据除杂原则除去挥发的HCl,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I.(1)金属活泼性顺序为:钾>钠>镁>铝,所以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最激烈的是钾,反应速率最慢的是铝;生成1mol氢气需要得到2mol电子,1mol钾、钠都失去1mol电子,1mol镁失去2mol电子,而1mol铝失去3mol电子,所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金属铝, 故答案为:钾;铝;
(2)氯气氧化性强于硫单质,所以氯气能够与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 =S↓+2Cl,
故答案为:Cl2+S =S↓+2Cl;
II.(3)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尾气处理装置中,有缓冲装置的能防止倒吸,干燥管有缓冲作用,所以能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防止倒吸;
(4)浓盐酸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Cl2具有氧化性,能氧化I?生成I2,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C装置中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蓝色;Cl2和碱反应生成盐,可
2--2---2--
以用碱液吸收氯气,如NaOH溶液, 故答案为:浓盐酸;溶液变蓝色;NaOH;
(5)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所以当C装置中硅酸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硅酸;为防止HCl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可通入NaHCO3的洗气瓶中除去HCl, 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NaHCO3。 2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 ① ⑤
(1) ①-⑦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③与⑤形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产生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
(3) ④所形成的单质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
(4) ②、③、⑨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 表中元素⑤和⑥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6) ②的气态氢化物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产物为______________(“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答案】 (1). 第二周期VIIA族 (2). 略 (3). 略 (4). 2F2+2H2O=4HF+O2↑ (5). H2SiO3< H2CO3< HNO3 (6). Al(OH)3+OH-== AlO2- + 2H2O (7). 2NH4Cl+Ca(OH)2【解析】
CaCl2+2NH3↑+2H2O (8). 离子 ⑥ ⑦ ⑧ ⑨ ② ③ 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