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煤化学习题1-5章
对苯而言: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 ,润湿性 。
11、煤的孔隙率随煤化度增加,呈现 的变化。 第四章
1、煤中的含氧官能团(羟基、羧基、羰基、甲氧基),按含量由高到低排序
为 ;随煤化度的变化, 先消失, 最后消失。
2、煤的分子研究表明:煤经分子蒸馏后,失去 ; 煤的粘结性越好,分子蒸馏物 。 3、简述煤的溶剂抽提原理。 4
、
煤
的
溶
剂
抽
提
可
分
为 、 、 、
、 。 5、煤加氢的主要化学反应有哪些? 6、画出煤加氢液化反应历程。
7、比较煤深度加氢与轻度加氢的加氢条件、变化及目的。 8、一般认为,煤化程度越深,加氢液化越 。 9
、
煤
的
氧
化
可
分
为
三
种
型: 、 、 。
10、腐殖酸是烃基羧酸混合物,按分子量、溶解度、颜色的不同,一般
可
分
为
三
个
组
分 、 、 。 11、简述腐植酸的分离流程。
12、风化作用泛指煤中 和 低温氧化 煤堆风化: 为主, 为辅。
13、煤的自燃过程包括 、 、 三个阶段。 14
、
煤
贮
存
时
,
最
佳
堆
煤
方
式
是
和 。 第五章
1、煤的工艺性质是指煤在 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性质,如发热量、黏结性、反应性、煤灰熔融性等。 2、煤的黏结性及煤的结焦性定义。
3、坩埚膨胀序数越大表示煤的 和 越强。 4、对胶质层指数Y,奥亚膨胀度b,基氏流动度这三个测定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
5、△t同时反映胶质体的 和 ,可指导配煤和预测焦炭性质。
6、在煤的可选性曲线上,灰分特性曲线上段越陡直,中段曲率 ,下段越 ,煤的可选性越好。
7、煤炭可选性评定采用“分选密度±0.1含量法(”简称“δ±0.1含量法”),
“δ±0.1”的数值小于10时,可评定该煤 ;“δ±0.1”的数值大于20时,可评定该煤 。
8、煤炭反应性的表示方法很多,如用活化能、反应速度、反应物分解率等。比较简便准确的方法是 。 9、随煤化度升高,煤的反应性 。
10、煤灰熔融性是指煤灰在高温条件下 、 、 时的温度特性。通常,煤灰熔融性采用 法进行测定,即将煤灰制成三棱锥形状的灰锥,放入高温炉,在 气氛下加热,观察在加热过程中灰锥的变形情况,依此确定煤灰熔融性。在测定
过
程
中
出
现
四
个
临
界
温
度
分
别
为 、 、 、 。一般以 作为衡量煤灰熔融性的主要指标,即灰熔点。 11、煤灰黏度η指 ,η可以评定灰渣的流动性,η越小流动性 。
12、工业生产中排渣炉对煤质的要求: 固态排渣气化炉,灰熔点 ,灰黏度 ;液态排渣气化炉,灰熔点 ,灰黏度 。 13、煤的结渣性指在煤的气化、燃烧过程中,煤灰 、 、 的性能。
14、煤灰熔点低的煤 结渣,灰熔点高的煤 结渣。 15、原煤的着火点和氧化煤的着火点差值越大,煤 。 16、弹筒发热量可表示为 ,它是由弹筒直接测得的发热量。 高位发热量可表示为 ,它是由弹筒发热量扣
除 。 低位发热量可表示为 ,它是由高位发热量扣除 。 第九章 1、名词解释:胶质体、焦炭的光学组织、热解 2、简述煤黏结成焦机理。 3
、
胶
质
体
的
性
质 、 、 、 。 4、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半焦收缩率大小、半焦收缩温度的排序及裂纹的分布情况。
5、焦炭的光学组织的性质为 、 ;按其性质可分为 、 、 。
6、 的煤加粘结剂,常用粘结剂有 ( )的煤加抗裂剂,常用抗裂剂有( ) 7、影响焦炭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8
、
优
质
焦
炭
的
标
准
为 、 、 、 、 、 。
第六章
1、煤的有机显微组分有 、 、 。 2、煤的宏观煤岩组分有 、 、 、 。 3、列举煤中无机纤维组分。
4、绘出煤的有机显微组分与宏观煤岩组分之间的关系。
5、同等煤化度时,煤的有机显微组分中碳元素含量的顺序由高到低为 ;氢元素含量的顺序由高到低为 ;氧元素含量的顺序由高到低为 ;V含量的顺序由高到低为 。
6、碳元素含量相同时,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三组分的fa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7、煤中活性组分以 为主,惰性组分以 为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