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析大跃进“浮夸风”
2011-2012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
卷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10—2 任课教师:赵芳 姓名:林曼莹 学号:10054020218 成 绩:
浅析大跃进“浮夸风”
浮夸风是中国特定时期的产物,当时正在大搞“大跃进”。1958年至1960年间大跃进时期的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提出后,党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这次会议为全国各行各业“大跃进”发出了动员令.并提供了组织保证。 同年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使“大跃进”运动骤然升温。
一.“ 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成因
“大跃进”时期导致浮夸风泛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左”倾错误的指导。当时的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四年的“三大改造”,由于进展意想不到的顺利,包括朝鲜战争都没有阻止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就使一些领导人认为,搞经济建设并不比打仗难,这时候在党内急于求成,听不得批评的一种情绪也在增长。于是,就导致了浮夸风的盛行。
1
( 一)反右运动严重抑止了民主, 窒息了不同声音的发表
在反右斗争中,绝大多数被打成的右派分子的, 很多是因为敢讲真话或提了意见。于是,这使得很多人都不敢讲真话,沉重打击了一大批坚持原则, 坚持真理, 敢于向党反映情况, 提出批评和意见的同志; 严重损害了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的集体领导的原则, 在全国上下形成强大的政治压力, 造成了沉闷的政治环境。这样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特别是经过整风反右,人们畅所欲言、争论是非的积极性大大减弱,毛泽东“一言堂”倾向相对严重,导致党的大部分决策过于盲目偏颇。
( 二) 忽视科学, 违背客观规律, 使人们的主观意志太过强烈 当时,毛泽东就发现了这股不好的风气,试图纠正,批评了浮夸风,提出要实事求是。但由于反右派斗争对知识分子的沉重打击, 再加上“大跃进”的狂热气氛, 毛泽东的说话, 并不起效用。有些人还提出了“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 “只怕想不到, 不怕做不到”等带有极端唯意志论色彩的口号。进一步助长了实际工作中的虚报浮夸倾向。
另外,报纸的宣传工作也做得不好,偏离了实际。毛泽东曾说过,做新闻工作无沦记者或编辑都要头脑冷静,要实事求是;记者、编辑要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能对眼前彩色缤纷的现象做出政治判断,有远见卓识,这难,但要努力做到。但这股风,太强大,要做到实事求是,很难。
( 三) 统计工作无法可依, 导致了统计数据的严重失真
1958 年6 月召开的全国统计工作现场会议又提出了统计工作“为政治服务”的方针, 要求“政治运动开展到哪里, 统计工作就要跟到哪里” , “党政领导需要什么, 就统计什么” , 又提出全党全民办统计。统计人员为了紧跟形势, 不惜虚报夸大统计数据; 各级党委直接插手统
2
计, 扣压、修改统计数据; 各级主管部门随意下发报表, 造成报表满天飞, 数出多门。这样致使统计数据严重失真, 统计工作不仅丧失了有效的服务和监督功能, 反而成为浮夸的一条重要渠道。
( 四)干部制度不健全, 以致大批干部造假
据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下卷)》知,在“大跃进”运动中, 干部的提拔和任免是由上级直接决定的, 不少干部只对上级负责, 为上级服务。当时的政治标准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是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是否完成上级任务。对那些完不成上级指标任务的干部, 被视作业务能力差, 更被视作跟不上大跃进形势甚至不拥护大跃进, 将分别视情况给予警告、记过、撤职留任、留党察看、撤职、开除党籍等处分。而当时的指标一般都高得无法实现, 再加上当时监督机制很不健全, 导致省市级干部作假, 基层干部浮夸也就在所难免。
( 五) 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盛行, 偏离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 面对这场浮夸风,毛泽东提出了改进干部作风问题,提倡实事求是,不要说谎,人民是骗不了的;不要务虚名而得实祸。他还说,调查研究要深入实际, 获得第一手的资料,调查在先, 结论在后; 调查切忌走马观花, 道听途说; 调查不要被表面现象和次要问题所迷惑, 要抓住主要矛盾和事物的本质等一整套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但是,这却起不了多大效用。
“大跃进”时期, 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盛行, 严重偏离了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 违背了毛泽东创造的调查研究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许多干部喜欢报喜不报忧, 甚至为达到升迁的目的而造假情况。
3
再加上报纸的不实宣传,更助长了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盛行。
二.“ 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危害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持续时间前后长达 3年之久, 涉及的地域和行业的范围比较广泛, 浮夸的程度非常惊人, 参与浮夸和相信浮夸的人员非常多, 给党、国家和全国人民带来巨大的危害。
( 一) 导致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失误
1958 年的“浮夸风”是我竞在指导思想上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而“浮夸风”的蔓延又使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正确轨道,直接导致了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决策失误.
首先, 根据浮夸风的数据,计划的各项指标都远远脱离实际, 根本无法实现。比如:在高产“卫星”的鼓动下, 1958年 8 月北戴河会议决定: 1959 年粮食产量指标8000- 10000 亿斤, 棉花产量指标 9000- 10000 万担, 钢产量指标 2700- 3000 万吨。这严重脱离实际的高指标, 完全超出了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能达到的增长速度, 理所当然地要落空。
其次, 高指标、高估产带来了高征购。这是当时导致很多人饿死的重要原因。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记( 1949- 1980)》知,由于高估产, 使中央认为粮食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以此为基础,1958 年的粮食征购量定为 1175 亿斤, 比 1957 年的征购粮 960 亿斤增长了 22.3% , 粮食征购量占粮食 总 产 量 的 比 重 由 1957 年 的 24.6% 提 高 到 了29.4% 。由于征了过头粮, 造成群众生活极度困难。因食物缺乏、营养不良, 相当普遍的发生浮肿病, 不少农村因饥馑死亡人数增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