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定义: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病因不十分清楚,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等。 临床表现
症状:咳嗽、咳痰、喘息、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体征:肺气肿的体征 望:桶状胸,呼吸浅、快 触:语颤减弱
叩:过清音,心界小,肝下移 听: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罗音 实验室检查:
1. 肺功能检查: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
2. 胸部X线:早期无变化,以后可见肺炎和肺气肿改变。 3. 高分辨CT,有助于鉴别诊断。 诊断:
1.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并可除外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即可确诊。
2. 肺气肿:肺部终末细支气管(并非肺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的肺纤维化。
3. COPD:慢支+肺气肿+肺功能检查时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完全可逆 鉴别诊断:
1. 支气管哮喘:可逆
2. 支气管扩张:常反复咯血,高分辨CT可见支气管扩张改变。 3. 肺结核:结核中毒症状+痰菌培养+影响学检查 4. 肺癌:痰中带血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合理膳食,营养支持,休息,生活指导。 2. 对症治疗:扩张支气管,祛痰,氧疗。 3. 控制感染(如有感染)
病例分析
男性,59岁。反复咳嗽、咳痰20年,活动后气促2年,加重伴发热3天。 患者于20年前出现咳嗽、伴有少许白色泡沫痰,量5—10ml/日,以晨起及晚睡时体位改变时明显。无低热、盗汗、胸闷、咯血等。没当受凉、感冒、冬天和季节交替时容易发作。每年发作3—4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3-4周。2年前出现活动后气促,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未予正规诊疗。3天前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咳黄粘痰,伴活动后明显气促。发热(自测体温38.2℃)、心悸。无盗汗、咯血,无双下肢水肿。自服“感冒通、消炎片”疗效不佳。精神、饮食一般,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无药物过敏及手术、外伤史,否认肺结核、心脏病及其他病史。吸烟28年,30支/天。
查体:T38.3℃,P108次/分,R20次/分,BP126/80mmHg。神志清楚,喜高枕卧位。皮肤黏膜无发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桶状胸,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
肺呼吸音减低,双肺底部少量细湿罗音。心界缩小,心率108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无杵状指,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0.5×109 /L, N 0.88, L0.12, Hb126/L,PLT150×109 /L. 胸部X线片:双侧肋间隙增宽、透光度增强、肺纹理增多增粗,心影缩小。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初步诊断: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 2. 阻塞性肺气肿 诊断依据: 1. 病史
(1)老年,吸烟史,30支/天,28年;慢性病程。
(2)反复咳嗽、咳痰,多因受凉诱发,冬天和季节交替时容易发作,每年累计发作时间多在3个月以上,活动后气促。发热3天。
2. 体格检查:肺气肿体征(桶状胸,双肺叩呈过清音);双肺底部少量细湿罗音,心界缩小,心率快。
3.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胸片示慢支、肺气肿表现。
鉴别诊断:1. 支气管哮喘 2. 支气管扩张 3. 肺结核
进一步检查:1. 肺功能检查 2. 胸部高分辨CT 3. 超声心动图 4. 血气分析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合理膳食,营养支持,休息,生活指导。 2. 对症治疗:扩张支气管,祛痰,氧疗。 3. 控制感染(如有感染)
肺炎
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或称肺炎球菌所引起的肺炎。通常急骤起病,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为特征。X线胸片呈肺段或肺叶急性炎性实变,近年来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致使起病方式、症状及X线改变均不典型。
临床表现: 症状:(1)发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
(2)多有上感的前驱症状,起病急骤,高热、寒战、肌肉酸痛等。咳嗽,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
体征:呈急性病容,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实变期,叩浊,触觉语颤增强并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WBC(10—20)×109 /L, 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并有核左移。
2. 痰培养+病原学诊断 3. 重症感染者应做血培养
4. 如合并胸腔积液,应积极抽取积液进行细菌培养。 诊断:典型症状、体征+X线检查,做出初步诊断 病原菌检测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 鉴别诊断:
1. 肺结核(结核中毒症状,X线,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 2. 肺癌
3. 急性肺脓肿(大量脓臭痰) 4. 肺血栓栓塞症、 治疗:
1. 支持疗法:卧床休息,补足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 2. 抗菌药物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 3. 并发症处理
病例分析
男性,45岁。发热、咳嗽4天,右侧胸痛1天。 患者4天前户外扫雪出汗较多,过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最高体温39.4℃,伴寒战。痰为脓性,量中等。痰中无血,无明显呼吸困难。自服“感冒药”体温可暂时下降,但症状无改善。一天前出现右侧胸痛,吸气时加重。在社区医院化验示:WBC16.4×109 /L, N 0.87, Hb138g/L。发病以来食欲差,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结核病史,无吸烟
查体:T38.8℃,P92次/分,R23次/分,BP125/75mmHg。神志清楚,皮肤黏膜无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口唇略有发绀。右上肺叩诊呈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右肩胛线第9肋以下叩诊呈实音,呼吸音明显减弱,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界不大,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Babinski(—)。
辅助检查:胸部X线片:右上叶可见大片状阴影,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相。右侧肋膈角消失,其上缘为外高内低的弧形影。
初步诊断:1. 右上叶肺炎 2. 炎性胸腔积液 诊断依据: 1. 右上叶肺炎
(1)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寒战,咳嗽及脓痰 (2)查体示右上肺实变体征
(3)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4)胸部X线片示右上肺实变影 2. 炎性胸腔积液
(1)肺炎过程中出现(吸气时加重)胸膜性胸痛 (2)查体及胸部X线片右侧中量胸腔积液表现 鉴别诊断:
1. 不同病原所致肺炎 2. 肺结核 3. 肺脓肿
4. 肺血栓栓塞症 进一步检查:
1. 痰培养+药敏、病原血清学检查。
2. 胸腔穿刺,胸腔积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必要时胸膜活检。 3. 血气分析
4. 肝肾功、电解质
5. 必要时行胸部CT或支气管镜检查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休息、吸氧
2. 对症治疗:退热、祛痰、支持治疗
3.控制感染:选用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生素。根据治疗反应和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4. 根据胸腔积液情况决定是否行闭式引流 5. 必要时行无创通气
支气管哮喘
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气流可逆性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临床表现: 症状:(1)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 (2)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有时咳嗽可为唯一症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