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萨摩亚人的成年》读书笔记
不愿说,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口述者说的东西会与我们已知道的确切事实完全不同,这就是口述史的缺点了。
米德从未与萨摩亚人一起生活,从未长期深入萨摩亚社会进行调查,而只是通过不正规的访谈的形式来搜集资料,是很难接触到事实的真相的。
无怪乎米德书中的描写是那样的近乎理想化了,其实它就是米德访谈的那些人的理想状态,而不是萨摩亚人生活的事实。
弗里曼指出萨摩亚的青年决不存在婚前乱交的情况,并且十分重视贞洁;萨摩亚同样存在父母对青年人的严厉约束,根本不存在随意离家出走的情况;萨摩亚的青年人同样面临大大小小的青春期问题,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同样比比皆是;萨摩亚人解决冲突同样激烈残忍,有时甚至要付出血淋淋的代价等等。 由此,有关萨摩亚人的情况真相大白。 这样涉及到三个问题:首先,学术造假的问题。
米德是造假么?诚然学术界不乏造假问题,但我相信像米德这样的人类学家不会故意去造假,只是当时研究方法上出了问题。
其一,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要求十分严格,要获得可靠的一手资料更是难上加难。
米德当时作为初出茅庐的人类学研究者,无法深入调查情有可原。 其二,米德是走进了先入为主的研究误区。
不管是人类学研究或者其他所有研究,先入为主都是要不得的。
我们现在很多学者包括学生写东西都是先认准论点然后找各种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论点,这样写出来的东西看起来材料充足,实际上论据单一,过于主观臆想,结论很难站得住脚。
学术研究中的归纳和演绎都严格禁止先入为主的研究方法,但我们发现无论大家小家其书其文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一问题。
拿宏观史学研究来说,一旦抱定是疑古、批古还是崇古就很容易在实际研究工作中产生偏见。
崇古的钱穆先生和批古的五四学者就是明显的例子。
一个抱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柔情与敬意一生为古文化“招魂,一个视传统为现代化的第一敌人,非要“清洗干净。
其次,是不是弗里曼推翻了米德的论述就说明先天决定论战胜了后天决定论呢?不然,先天与后天决定论不是萨摩亚一个地区的研究就能证明的,至今这也是个说不清的悬案。
依我个人观点,先说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必经的阶段,生理心理的急遽变化是先天就决定了的,但到底变化怎么样不是先天能够预料的。
我们中间不乏青春期叛逆至极者,也不乏自然过渡者,虽然先天决定了必经的青春期问题,但问题的大小及解决状况则更多的有赖于家庭社会文化的影响。
说到人性的先天后天问题,我认为一些先天的因素例如基因等会决定一部分犯罪倾向严重等的问题,但相对于广大的人群来说先天的
决定是十分有限的,后天的影响,文化的涵化可能要更具有决定性。 非洲黑人在美国长大,行事作风思维方式同周围白人没有什么区别便是明证。
俗话说“潜移默化,文化的影响是看不到的,王侯将相本无种,谁也不会说是天生就有农民的基因或是学者的基因,无非是后天教育等所影响的罢了。
再次,研究方向问题。
米德的研究即使是可靠的也不能够就完全证明后天文化决定论的正确性,像弗里曼的说法不能完全证明先天决定论一样。
同样一个萨摩亚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米德和弗里曼的结论完全相反证明了没有任何研究能够是一劳永逸、一锤定音的。
学术科学的研究就是在不断的争论过程中走向前进的,非要求一个结论不是最终目的。
当然米德书中有一点我深表赞同,米德说到美国青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青春期问题,认为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处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面临的文化种类愈多,个人的思想冲突愈多。
资讯的发达,文化的多样性,现在我们的青年人面临的社会状况之复杂比之于原始社会,比之于古代社会绝对有增加,所以青年人所面临的冲突与矛盾也许会更多。
这一点是我深有体会的,选择越多,越难做出最终的选择。 对于人性到底是先天决定还是后天决定,我们有待于科技的进步
与文化的探索,孰对孰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探讨之中我们对于人类自身的认识不断的深化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