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15:10:47

1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方法探究

新课程带来了教育理念的新变化,产生了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法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与传统教学有明显的区别: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但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有效的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老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合作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应,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其局限性。如果不假思索,每课必用就会走入教学误区:一味认为新课改就是让课堂热闹,就是教师不教;该合作的合作,不该合作的也合作。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

2. 合作目的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 3. 合作无序 4. 合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

5. 学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开始合作 7. 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草草收场 8. 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 9. 合作过于频繁 10. 合作没有结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优势。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班级教学更具优势的特性。 1、互助性和集体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从而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及评价为中心,以竞争为主的学习交往模式,强调个人在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同时又带动小组整体发展的合作学习模式。

2、自主性和独立性:小组合作学习淡化了教师的权威,促使小组成员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中通过互动式、互助式、讨论式进行学习,使语言、思维和胆量得到训练,进而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的目标。

3、适应性和发展性: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同时小组学习能够为学生创设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使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并使之在小组中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快乐,肯定其主体地位,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劣势。

在很多高中语文公开课及一般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都已处于一种“演戏”的层次上,并没有真正体现上述的优势,反而成为制约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弊端,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障碍。现状如下1、优生的舞台,学困生的煎熬。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习好、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学习不好的学生或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因为怕出错,懒于思考,处于课堂游离状态。课堂上,有些教师也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面向整体,更不敢让学困生发言,认为优生就能代表小组。所以小组讨论与见解发表,就成了部分优生的专利。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有时候就成了优生的个人脱口秀,而学困生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2、热闹的演绎,实效性的遗失。小组合作是一种小型的学习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往往被要求积极发言,课堂也陷入热闹的学习中。但我们也经常看到学生大侃特侃时没有中心甚至跑题,整个课堂处于一种没有游戏规则的“无政府状态”,很少有实质性的讨论。结果,

“小组讨论”成了课堂上的“放羊”,更别提课堂的实效性。更有教师认为“新课程的课就是要新”,于是在课堂上花样百出,变来变去的手法奥妙无穷,却明显忽视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如我听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娜塔莎》一课的公开课时,教师为了增加课堂的活动,没有说明规则、要求,只提出问题供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娜塔莎对阿那托尔的爱是否真诚,为什么?在小组讨论开始,学生还能围绕课本的内容进行解读、讨论,但是随着讨论的开展,笔者旁边小组的部分学生开始窃窃私语,谈论起花花公子阿那托尔到底是如何把娜塔莎骗到手的,如果娜塔莎跟着他走,结局又会怎么?甚至有个学生还提到班里男女生恋爱问题。诸如此类的讨论,已经严重偏题,教师希望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来认知纯真而盲目的爱的娜塔莎形象的目的便不得实现。 3、主体的“沦丧”,自主性的失效。小组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放任自流。有些教师将自己当作合作交流过程中的局外人,完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部分老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没有准确把握,把一般性讨论、交流等同于合作学习,都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失去了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契机。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已初步具备,能把握文章的主旨,于是在布置小组学习任务之后,或简单巡视一周,或管自己准备下个环节的内容,任由课堂喧哗一片,并不做任何有效的指导和监控。

4、形式的表现,必要性的缺失。新课程的理念强调 “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部分教师为了展示“新”课堂的理念,在组织课堂形式时,一定要加入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环节,甚至在观念上迷信合作学习的作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在小组上讨论。所以有些课就成了什么问题都要通过小组讨论才能解决的现状,而很少考虑这样的话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

三、小组合作探究的措施步骤: 1、确定合作的目标和任务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使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在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要注重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二要注重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三要注重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四要注重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所以,我们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帮助学生明确的提出合作的目的和要求,而教师也一定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且需要密切配合的学习任务。另外还要注意,不能为了合作的形式而忽视了合 作学习的真正目的和价值取向。只有当所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量体裁衣且需要学生团队协作时,才能引起学生合作讨论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得合作学习形神合一。

2、教师为主导,确定小组合作的内容及方向分配角色和任务;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多数老师都是随意的按前后桌4-6人组成小组,并没有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情况。然而“合作学习小组的内部构成如何,是学生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分组时,应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4-5人的小组。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抱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合作小组建成团结、互补、高效的小集体。

(组间同质:指小组间尽量减少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特别是学业成绩方面,尽量使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而不是根据学生在教师的座位前后四人为一个合作小组,也不是简单地把几张课桌拉在一起组成小组。

组内异质: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性和互补性。)

小组成员的分工必须明确,要求人人有事做。分工时,要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努力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尤其是学困生一定也要赋予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受小组学习的成功快乐,引发学习的兴趣,否则部分学生“主动自觉”地无所是事,势必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

当然,为了避免课堂喧哗、跑题的现象,还要给学生一个规则,按照规则来进行操作。如要求各小组成员先独自思考,想出或写出自己最好的办法,然后以小组合作讨论,各小组讨论后综合大家的想法,拿出各小组最好的方案,由各小组汇报员向班上汇报。保证方案是人人所想,综合所得。如《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课,这个题目是编者加的,但是有学生提出题目与文章体现人性美的主旨不相符,要求改题。鉴于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先写文章后写题的不良习惯,教师适时增添这一改题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分析,了解泪与水之间的关系,“换”又体现了何种态度,题目之于文章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理解。并制定相应规则,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先写出自己的题目,并在小组内加以说明,由小组推选最佳答案,再在各小组间评比推出最优答案。这样的过程既激发了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又锻炼了同学们独立思考与合作的能力。

3、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提出合理建议,关注学习结果;

平常的教学,有些老师担心预设的答案没有被学生“准确”答出或学生张口结舌的回答,往往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用“蜻蜓点水”式、“简单凑合”式的合作学习,这是小组合作形式中应极力避免的形式主义。既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在学习过程中就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给予相应的时间,保证学生充分的小组交流时间,使学生创作性思维的火花不至于被掐灭,思维得以更深入的拓展。因此,如果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学习,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宽裕的时间发言、补充、辩论,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尽情的发挥。

而要获得合作学习的成功体验,必须加强学习成果的展示,这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积极讨论,也使学生收获更多的成果,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学习模式。因为展示的是小组的成果,所以展示的方式要多变,可以由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发言或演练,也可以通过媒体投影的方式展示全组的成果,更可以综合全组所写的书面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加以展示。在共同欣赏全组学习成果的同时,也收获个人学习成果的喜悦。

搜索更多关于: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方法探究 新课程带来了教育理念的新变化,产生了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法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与传统教学有明显的区别: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但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有效的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老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合作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应,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其局限性。如果不假思索,每课必用就会走入教学误区:一味认为新课改就是让课堂热闹,就是教师不教;该合作的合作,不该合作的也合作。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合作学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