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机械行业上市企业研究
在江阴、北京、扬州、镇江等地建立自己的生产服务基地。成为全国领域的有力竞争者。 2002年以后,柳工大幅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与其经营模式的改变密不可分。很多原来为柳工生产零部件的分厂,由于柳工业务种类的增多转而生产某一类型的产品。例如柳工结构件有限公司,改为柳工路面机械有限公司,从为柳工配套,改为主营平地机、摊铺机、铣刨机等路面机械,改革成为独立在市场上竞争的利润中心。柳工变纵向一体化,为横向一体化,并且在发展中解决了原有机构的人员设备等问题。这种改革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需要,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
2005年由于市场需求增长减缓,竞争加剧,原材料大幅上涨,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效益普遍下滑。柳工也不例外,净利润下滑14.56%,但是主营业务收入保持了增长,增长了15.98%。公司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市场占有率都有所提升。应该说2005年柳工的经营业绩还是令人满意的。
同时出口整机850台,同比增加178.27%,形势喜人,表现了中国厂商的产品开始具有了国际竞争能力。并在大型装载机市场取得了突破。柳工的大型装载机中标鞍钢设备采购,标志产品向大型高端产品迈进。更为喜人的是公司的挖掘机产品没有受到工程机械行业不景气的影响,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大幅提升。
2006年柳工又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业务收入提高27.33%,净利润增长72.27%。装载机销售2.2万台,同比增长24%。挖掘机销量2115台,增长58%,业务收入增长54.89%,毛利率增加6.1%。出口增加98%。装载机和挖掘机市场份额继续小幅增加。
2007年公司业绩再次强劲增长,营业收入增加38.98%的基础上,利润更是大幅增长56.7%,全年整机销售3万台,其中装载机27000台,增长37%,挖掘机销售2100台,销售额增加96%,毛利率大幅增加4.2%,压路机销售800台。全年出口2700多台,增长87%
这时正值2006-2007年疯牛市,好的市道加上优秀的业绩,柳工的股价走出戴维斯双击,柳工的股东-用相声演员高英培的话说-“可赶上这拨了!”,从2005年低点,到2007年高点,柳工狂涨52倍多。如果其股东能够不像某些砖家所提倡的“提前止盈”的话,把握住这次机会,真是一夜致富,获得财务自由。2008年,柳工发行8亿元可转债,开始加快相关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步伐。可转债的主要用途包括:
收购集团公司的相关制造企业,福利厂、附件厂、叉车厂等相关企业进入叉车、汽车起重机等相关行业。当然,收购大股东相关资产虽有整合资源之名,难免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柳工先后建立了天津北部铲运机械生产基地,安徽起重机生产基地,柳州叉车生产基地,并且通过收购上海鸿得利重工进入了混泥土机械领域。柳工已经基本具备了全系列工程机械生产能力。相关多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研发、采购、市场、销售等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另外资金用于生产技术改造和国际服务网络建设。为了使出口的产品能够得到优质的服务,在2008-2009年投资 5,292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13 万元,流动资金 5,179 万元),建设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美国亚特兰、欧洲荷兰Buitenpost、中东迪拜四个配件物流中心。 由于可转债在发行时,正值2008年牛市尾巴,投资人顾虑到股价的大幅下跌,规定了当股价长期低于转股价85%时,向下修正转股价,时值2008熊市惨烈的阶段,柳工股价大跌,最终转股价从26.42大幅修正为11.58,算是对得起当初认购的债务人。2008年熊市,柳工的股价从最高点46.28元跌倒最低点7.66,跌幅高达83%,真的勇士如果敢于在柳工跌倒10元以下时购买,等待他的将是2年4倍的收益,但是,2008年下半年柳工利润大幅下滑,第四季度利润甚至是负数,这个时候恐怕没有几个人敢于购买柳工的股票。而持有可转债的债权人,手中是虽然利息可怜,但起码保证本金的债权,债券流动性又不好,因此被动的坚持几个月后,可转债的价值就会大幅显现。因此当初购买可转债的债主,真是经历了大悲大喜,只要没有被吓出精神病或是心脏病来,最终收获是巨大的。
柳工的国际化道路走的是一条稳健务实的道路,从产品出口做起,逐渐完善销售、服务、配件等配套体系。然后逐渐发展境外研发、制造的功能。柳工在全球建立和完善了60多家一级代理商网络,销售地区扩展到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成立了澳洲、印度、北美、拉美4个海外子公司。柳工的产品出口从2004年的311台,连年大幅度递增,到2008年出口整机4300台。表现出强劲的产品竞争能力。
2008年5月,在印度投资2亿元建设柳工第一家海外制造基地,为柳工进一步扩大印度及周边市场奠定了基础。
2009年11月18日,柳工发布公告称,经与目标公司进行多轮谈判,公司日前已与波兰HUTA STALOWA WOLA(下称“HSW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柳工收购HSW公司下属工程机械业务单元及其全资子公司Dressta100%的股权及资产,“收购价格预计低于公司2009年经审计净资产41.08亿元的10%”。(看样子买到了便宜货)
柳工收购HSW公司的工程机械业务单元后,将直接获得HSW公司的全部知识产权和商标,并可以此为平台,在欧洲市场建立高效的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及配件服务网络,大幅度节省海外建新工厂的费用与时间。“这对公司快速把东欧市场建设成柳工第二本土市场,将推土机等产品直接销往整个欧洲和北美等高端市场,实现柳工国际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柳工称。
收购波兰HSW公司的工程机械业务,可以减少进入欧洲市场的障碍,利用波兰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优势,柳工有可能把波兰工厂建设成为欧洲的生产基地,进一步降低成本,扩大在欧洲的市场份额。至于HSW的推土机技术以及市场有多好,好像不是很有价值,从山推股份的各种资料中,竞争对手中没有见到过HSW公司的名字,美国卡特彼勒、美国约翰迪尔、日本小松、俄罗斯车特泽是山推的主要竞争对手。至于HSW好像排不上号,而且用脑子想想也知道,如果销量很好的话也不会降价出售了。分产品市场分析 装载机
装载机市场主要是柳工、龙工和厦工的竞争。近年来随着龙头企业的规模扩大,形成规模优势,三大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对小型企业形成挤出效应,但是,装载机市场增长缓慢,利润较低。近年来挖掘机的崛起又对装载机形成替代。
柳工的产品是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压路机、叉车等工程机械设备,2007年及以前公司年报中对分产品的销售量及销售额都有描述,到了2008年以后公司年报在分产品方面的好像对这些细分产品的销售情况有意回避。对市场占有率的描述也是每况愈下,原来还要解释一下市场占有率的计算式根据销售额还是根据销售量,到了2009年以后索性让大家去猜。到了2010年年中好像销售增长很好,又开始详细描述各类型工程机械的销售量和增长。看柳工的年报有那种报喜不报忧的感觉。但是每年年报数据的不一致性让投资者难以系统的分析企业的发展。厦工的年报中更是对于装载机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语焉不详。 从柳工各年年报中的数据可以隐约看出装载机行业的前几位,尤其是柳工与龙工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市场占占有率差别很小。柳工没有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从一些第三方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装载机市场柳工的销售情况较好。 挖掘机
挖掘机是增长快,毛利高的行业,也是各大工程机械企业的必争之地。挖掘机行业,近年来依然是外资品牌占据领先地位,但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提升。2010年上半年小松占据市场第一的位置,这对山推是个好消息,应该大都是其合资企业小松山推的产品。国产品牌中三一重工市场份额提高很快,跃升行业第七,柳工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位列第十。 推土机
推土机行业没有悬念,山推牢牢的把握着行业老大的地位,占据将近58%的份额。但是由于推土机的整体市场需求量不高,增长也不高,尤其是2010年上半年还大幅下降,这对于山
推的增长是个难点。起重机
起重机一般分类为:
塔式起重机:主要用于建筑施工。
50 年代初,我国塔机由仿制开始起步,1954年仿制东德建筑师Ⅰ型塔机;60 年代自行设计制造了25tm、40tm、60tm 几种机型,多以动臂式为主;70 年代,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对施工机械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160tm 附着式、45tm内爬式、120tm自升式等塔机相继问世;80 年代,国家建设突飞猛进,建筑用最大的250tm 塔机QTZ250 应运而生。1984 年,通过引进法国POTAIN(波坦)公司F0/23B、H3/36B、GTMR360B三种产品,分别由北京建机、四川建机、沈阳建机负责消化吸收。技术引进大大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使我国塔机发展步入快行道。此后这三大产品的图纸流传很广,成为我国塔机产品的模板。 进入21 世纪后,塔机年产销量连超1 万台、2万台大关,出口量连续翻番。2006年四川建设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最大起重量达60t的超大型塔机M1500(1500tm),创下了国内塔机行业最大吨位的纪录。抚顺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推出了国产最大吨位的平头塔机STT553(550tm)。
塔机市场中小厂商众多,市场无序发展,目前,国内塔机生产厂商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一线厂商主要有川建、沈阳三洋、中联重科、抚顺永茂、张家港波坦等几家企业,第二类为专业化厂商(如专业生产大型平头塔机和动臂塔机的南京中昇等);第三类是各地地方性小厂(如众多山东厂商)。在此三类厂商中,第一、二类厂商实力较强,产品品质较好,但是厂商数量较少;而第三类厂商实力较弱,但是以低廉的价格切入二、三线城市的建筑市场,产品销量反而占据全国塔机销量的50%。近年来由于中东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塔机出口也呈现了良好的态势。
塔机行业前十名厂商销量占全行业的比重仅为28.5%,行业集中度远远低于装载机(92.3%)、履带吊(99%)、汽车吊(99.5%)等成熟的工程机械行业,且短期内这一格局不会有根本性改观。塔式起重机是中联重科出道时的看家产品,但是由于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利润薄,并不是中联重科的利润增长点。桥式起重机:用于造船厂、港口、码头等
由于所分析的工程机械上市企业基本都不生产桥式起重机,因此对其不甚了解。
履带式起重机:行走式起重机中的巨无霸,主要用于大型水电设备和核电设备,大型桥梁预制件的吊装。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尤其是在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等大型施工建设项目,以及电力、石油、化工、核电等行业迅速发展的拉动下,国内中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市场需求增长迅速。
我国的火电项目发电机组由原先60万kW为主体向100万kW为主体发展,用于火电建设的履带式起重机吨位由400吨级上升到600吨级。2006年,中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使用马尼托瓦克起重集团的1000吨级M21000履带式起重机,完成大型加氢精制反应器起吊重量达437.7t的首次吊装任务。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用利勃海尔LR 11350履带式起重机成功完成总重1206t的石化加氢脱硫装置的反应器的吊装工作。
目前中国履带式起重机市场形成了欧美品牌、日韩品牌和中国品牌三足鼎立之势。 在欧美阵营中,利勃海尔、特雷克斯德玛格和马尼托瓦克三大国际履带式起重机生产巨头,利用在特种履带式起重机(超大、非标)方面的生产优势,垄断着中国350t以上的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市场;利勃海尔在中国市场有350t、400t、750t和1250t等多种吨位的履带式
起重机产品,其中400t的履带式起重机销量最多。美国起重机知名企业特雷克斯德玛格目前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有350t、450t、600t和1000t等。美国起重机著名企业马尼托瓦克进入中国相对较晚,目前在中国主要有450t和600t等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产品。
而神钢、日立住友等日韩企业由于其拥有更适合中国用户性价比需求的成熟产品,在中国150~350t中等吨位履带式起重机市场的占有率最高。日本起重机知名企业神户制钢株式会社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销售履带式起重机。目前神钢在中国中等吨位履带式起重机市场上的占有率最大,达到40%~50%。在中国市场主要销售180t、200t、250t和350t4个规格的履带式起重机产品,其中销量最多的是250t的履带式起重机。世界起重机知名企业日本日立住友重机械建机起重机株式会社,目前在中国市场的主要产品规格有150t、200t和250t等。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国内履带吊市场,尤其在大吨位履带吊领域基本为国外企业垄断,但近些年不断有国内企业进入该领域,以徐重、中联重科、三一等国产工程起重机生产企业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巨大利润的双重诱惑下,也纷纷开始进军履带起重机市场。
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涉足履带式起重机领域,经过近10年的不断积累已形成了50t——450t系列履带式起重机产品。
三一重工的子公司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于2004年在上海开始研发履带式起重机,2004年9月首台SCC500履带式起重机样机成功下线,并于2005年3月开始销售。目前,拥有50t-900吨级的履带式起重机产品。三一产品定位是中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立足国内高端市场,同时开拓国际市场。” SCC90000(900吨)履带式起重机的购销合同,意味着我国超大型履带式起重机的吨位纪录被再次刷新。
中联重科通过收购湖南浦沅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进入汽车起重机市场,2004年11月,中联浦沅试制的200t履带式起重机成功下线,标志着中联浦沅正式进入了中国履带式起重机市场。2005年11月,中联浦沅在第八届北京工程机械展览暨技术交流会上推出了200t和70t级履带式起重机。目前,中联浦沅已经迅速形成了70t、-600t的履带式起重机产品系列,其中70t和200t已实现批量生产。中联浦沅制造的QUY600,其最大起重量可达到600吨,也是国内少数高端大吨位起重机生产厂商之一。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踏入生产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的行列,中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市场竞争会愈演愈烈。起重机的总体分类是分为:固定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半移动式),与移动式起重机。 移动式起重机又分为:履带式起重机和广义的轮胎起重机。
广义的轮胎式起重机又分为:越野轮胎起重机、汽车起重机、随车起重机和全路面起重机。 越野轮胎起重机:作业面积小,可短距离移动。用于港口、矿山的物料运送。
越野轮胎起重机的起重重量不大,一般都在100吨以下,起重重量远不如履带式起重机和全路面起重机,甚至赶不上汽车起重机。远距离移动不如汽车起重机和全路面起重机。因此有点像是鸡肋,目前上市公司好像都对轮胎起重机兴趣不大。
汽车起重机:移动灵活方便,价格合理,但吊装重量低。主要用于市政施工等吊装重量不大的场合。
虽然汽车起重机的起重重量相对较小,但也基本能够满足一般路政的施工要求,由于汽车起重机的底盘等零件通用性,加上需求量大,价格较低,性价比好。成为起重机市场销量最大的产品。随着产品细化的发展,汽车起重机的小吨位产品逐渐被随车起重机取代,而大吨位起重机逐渐被全路面起重机所替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