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太原理工大学 微机原理 考试(13届 葬仪落整理)

太原理工大学 微机原理 考试(13届 葬仪落整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4:40:01

简答 第一章

1.简述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经过了哪些主要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低档8位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中档8位、16位、32位、高档64位。 2.操作系统(DOS、Windows、Unix、Linux) 3.程序设计语言

(1)机器语言:是直接用二进制代码指令表达的计算机语言,是01代码,计算机可以直接识别,不用翻译,执行速度快,但是是面向机器的语言,不宜掌握,可读性差。

(2)汇编语言:也是面向机器的语言,用符号代替二进制代码,又称符号语言,特点是可以直接访问与硬件相关的存储器或I\\O端口,占内存少,速度快。 (3)高级语言:面向用户的语言,需要翻译。 4.微处理器:简称CPU,是指一片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所组成的,具有运算和控制功能的中央处理单元,由ALU(算术逻辑部件)、CU(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

微型计算机:简称MC,以CPU为核心,加上存储器,I\\O接口,加上系统总线构成。 微型计算机系统:简称MCS,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配以相应外围设备,辅助电路,电源以及软件,叫做微型计算机系统。 5,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 字长(一次可处理的二进制位数)、存储器容量、运算速度(每秒执行指令条数)、扩展能力、软件配置情况。

6.微型计算机结构,简述部分功能。

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运算器进行对数据运算(算数、逻辑运算),控制器为整机的指挥控制中心,计算机的操作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

存储器:分为ROM和RAM。用来存储数据、程序、运算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

I\\O接口: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联系的桥梁。外设种类众多,工作速度与主机不匹配,所以必须经过接口电路加以合理匹配,缓冲。 总线:各部件的联系。 数据总线(DB):微处理器与外界传递数据的数据信号线。 地址总线(AB):微处理器输出的一组地址信号线,用来指定微处理器所访问的存储器和外部设备的地址。 控制总线(CB):使微处理器的工作与外部工作同步。 第二章

7.8086微处理器主要特点,内部结构。

主要特点:16位微处理器,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20位1MB。时钟频率5-10MHZ。 结构:BIU(总线接口部件):负责CPU、存储器、外设间信息传送。分为地址加法器、段寄存器、指令队列缓冲器、总线控制电路。 EU(执行部件):负责指令的执行。分为算术逻辑单元(ALU),数据暂存寄存器,EU控制电路。 8.8086各有哪些寄存器?

四个通用寄存器(AX累加、BX基址、CX计数、DX数据) 四个指针和变址寄存器(SP堆栈指针、BP基址指针、SI源变址寄存器、DI目的变址寄存器) 四个段寄存器(CS代码段寄存器、DS数据、SS堆栈、ES附加) 指令指针IP 标志寄存器FR

9.存储器为什么要分段?在实地址方式下如何分段?

(1).806CPU有20条地址线,可以寻址2^20=1MB的存储空间,而寄存器均为16位,可以寻

址2^16=64K的存储空间,不能直接寻址1MB的空间,所以要进行分段。由16位段寄存器提供段基址,由不同寻址方式或寄存器提供偏移地址,共同组成20位物理地址,1MB的存储空间。

(2)1MB分为4段,CS、DS、SS、ES,每段包含2^16=64K字节,首地址可被16整除。在任意时刻,程序可以方便的访问4个分段内容。

10.什么是逻辑地址,什么是物理地址?在实地址模式下,如何求存储器的物理地址? 逻辑地址是由段基址(存放在段寄存器中)和偏移地址(由寻址方式提供)两部分构成,他们都是无符号的16位二进制数,逻辑地址是用户进行程序设计采用的地址。

物理地址是1M内存空间中每个存储单元唯一的地址,由20位二进制数构成,物理地址是CPU访问内存时使用的地址。当用户通过编制程序将16位逻辑地址送入CPU总线接口部件BIU时,地址加法器通过地址运算变换为20位的物理地址。 计算公式:物理地址=段基址×16+偏移地址

11.堆栈的数据结构特点是什么?计算机中为什么要设置堆栈? 答:(1)堆栈是CPU内存中一个特定的存储区。堆栈的数据结构特点是先进后出,即最后进入堆栈的数据最先从堆栈中弹出。

(2)CPU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有一些中间数据需要进行暂存,同时CPU在调用子程序和进行终端响应的过程中,现场和断点都需要进行保护,为此计算机中设置了一定容量的堆栈。 12.简述时钟周期、总线周期和指令周期。

时钟周期:CPU执行指令的最小时间单位,又称T状态,与微机主频有关。

总线周期:CPU对存储器或I\\O端口完成一次读\\写操作所用时间。例:8086的基本总线周期由4个时钟周期组成,80486则由2个时钟周期组成,外设速度慢,可插入等待周期。 指令周期:CPU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指令周期有若干个总线周期组成,不同指令执行的时间不同,同一功能指令,寻址方式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 第三章

13.指令、指令系统、程序的概念。

指令:指示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由一串二进制组成。 指令系统:计算机能执行的全部指令,CPU所能识别的全部指令。

程序:为实现特定目标,解决特定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指令序列的集合。 14.寻址方式

非存储器操作寻址方式:立即数寻址和寄存器寻址,不需要访问存储器,执行速度快。 访问存储器操作寻址方式:后九种,计算有效地址EA外,还必须确定操作数所在的段,确定有关段寄存器。 第四章

15.写出汇编程序设计上机流程,并简要叙述调试过程。 (1)用编辑软件(如EDIT、WORD等)把汇编语言源程序输入计算机中,形成扩展名为.ASM 的源程序文件(如:PROG.ASM) (2)使用宏汇编软件MASM,把ASM文件汇编成扩展名为.OBJ的二进制代码文件及扩展名为.LST的汇编语音程序列表文件(如:PROG.OBJ,PROG.LST)

(3)目标文件虽然是二进制代码文件,但它不能直接运行,必须经过LINK软件程序把目标文件、其他文件和库文件连接起来才可形成扩展名为.EXE的可执行文件。

(4)如果运行中仍有问题或想观察运行过程,可使用调试程序DEBUG进行调试。只有在计算机中运行通过的程序,才能被认为是正确的程序。

注:CRF是MASM提供的一个随机交叉参考文件,MAP是MASM为大型源程序提供的一个随机文件。

16.MASM三种基本语句 指令性语句

指示性语句(伪指令语句):变量定义、符号、段、过程伪指令 宏指令语句

17.宏指令:源程序中具有独立功能的一段代码 宏定义:对宏指令进行定义 宏调用 宏展开

18.宏指令和子程序各有什么优缺点?

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宏指令和子程序都起到简化源程序的作用,提供了很大方便。 从占用空间角度来说,子程序由CALL调用,由RET返回,汇编后只占一段空间,宏指令每用一次,宏展开后就占据一段空间,所以子程序占用空间比宏指令占据空间小。 从执行速度角度说,子程序在执行时,每调用一次都要保护和恢复返回地址及寄存器的内容等,而宏指令不用,所以宏指令的执行速度快于子程序。

补充:标志寄存器 状态标志位

CF:进位标志 有进位为1

PF:奇偶校验标志 运算结果包含1的个数,偶数为1

AF:辅助进位标志 加法或减法运算结果中D3位向D4位进位或借位的情况,有进位1 ZF:零标志 当前运算结果为零,为1

SF:符号标志 运算结果的正负情况 负数为1 OF:溢出标志 补码运算有溢出为1 控制标志位

DF:方向标志 为1,串操作过程中的地址会自动递减1 0时,自动增加1 IF:中断允许标志 IF=1开中断

TF:单步标志 =1 CPU进入单步工作方式,每执行一条指令就产生一次内部中断。

4.4 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变量的3重属性?

答:在除代码段以外的其他段中被定义,用来定义存放在存储单元中的数据。

段属性SEG定义变量所在段的段基址。一般在DS段寄存器中,也可以在ES,SS中 偏移地址属性OFFSET表示变量所在的段内偏移地址 段基址和偏移地址构成逻辑地址 类型属性 TYPE 表示变量占用存储单元的字节数,由数据定义伪指令来规定的 4.5 什么是标号?什么是标号的3重属性?

答:标号可在代码段中被定义。它是指令语句的标识符,表示后面的指令所存放单元的符号地址,标号必须和后面的操作项以冒号分隔开。常作为转移指令的操作数,确定程序转移的目标地址。

段属性SEG 定义标号所在段的起始地址。必须在一个段寄存器中标号段基址在CS寄存器中 偏移属性 OFFSET 表示标号躲在的段内偏移地址。为16位无符号数,代表从段的起始地址到定义标号的位置只间的字节数。段基址和偏移地址构成标号的逻辑地址。 距离属性 distance 当标号作为转移类指令的操作数时,可在段内段间转移。 分为NEAR和FAR

1.ADCII码 3列为数字 0 1 2 3 4 5 6 7 4列为大写字母 @ A B C D E F G 6列为小写字母 、a b c d e f g 例:2537H=32 35 33 37 20EH=32 30 45

2. 设一个16字的数据存储区,它的起始地址为70A0H:DDF6H.。写出这个数据区的首字单元和末字单元的物理地址。

解:20位物理地址的计算公式为:物理地址=段基址×16+偏移地址

解题思路:按照物理地址的计算公式,计算首字单元的物理地址。在计算末字单元的物理地址时,注意16个字为32个字节,占用32个(即20H个)存储单元。 首字单元的物理地址=70A0H×16+DDF6H=7E7F6H

末字单元的物理地址=7E7F6H+20H-2=7E816H-2=7E814H

3. 分别指出下列指令中源操作数和目标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目标操作数 源操作数 MOV SI, 100 寄存器 立即数 MOV CX, DATA[SI] 寄存器 寄存器间接 ADD AX, [BX][DI] 寄存器 基址加间址 SUB AH, DH 寄存器 寄存器 AND DL, [BX+SI+20H] 寄存器 基址加间址 MOV [BP+1054H], AX 基址 寄存器 OR [DI+3000H], BX 寄存器间接 寄存器 XOR [BP+SI], AL 基址加间址 寄存器 MOV EAX, EBX 寄存器 寄存器 MOV EAX, [ECX][EBX] 寄存器 基址加间址

MOV EAX, [ESI][EDX×2] 寄存器 基址加比例间址 MOV EAX, [ESI×8] 寄存器 比例间址

3.2 设DS=1000H, BX=2865H, SI=0120H,偏移量D=47A8H,试计算下列各种寻址 方式下的有效地址,并在右边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将它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① 使用D的直接寻址 ( ② ) A. 2865H ② 使用BX的寄存器间接寻址 ( ③ ) B. 700DH ③ 使用BX和D的寄存器相对寻址 ( ① ) C. 47A8H ④ 使用BX、SI和D的相对基址变址寻址 ( ⑤ ) D. 2985H ⑤ 使用BX、SI的基址变址寻址 ( ④ ) E. 712DH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简答 第一章 1.简述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经过了哪些主要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低档8位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中档8位、16位、32位、高档64位。 2.操作系统(DOS、Windows、Unix、Linux) 3.程序设计语言 (1)机器语言:是直接用二进制代码指令表达的计算机语言,是01代码,计算机可以直接识别,不用翻译,执行速度快,但是是面向机器的语言,不宜掌握,可读性差。 (2)汇编语言:也是面向机器的语言,用符号代替二进制代码,又称符号语言,特点是可以直接访问与硬件相关的存储器或I\\O端口,占内存少,速度快。 (3)高级语言:面向用户的语言,需要翻译。 4.微处理器:简称CPU,是指一片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所组成的,具有运算和控制功能的中央处理单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