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领悟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领悟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3:14:52

领悟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的载体,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理应得到重视。不管是初、高中还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本里,文言文都会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是要求背诵的。这充分体现了文言文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就应当对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学习与了解。现在有不少学生不重视文言文,甚至是一点也不感兴趣,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文言文经历了几千年,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但是,从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并未展开其迷人的魅力,教学效率的低下也是明摆的事实。较长时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侧重于“言”,古汉语知识的传授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这种目标下,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对实词意义、虚词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知识的讲堂。这样一来,“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几乎成了唯一选择,重视“言”而忽视“文”的课堂比比皆是。

教学形式基本上是串讲,逐词讲解、逐句翻译,几乎事事都有教师越俎代庖,目的只为学生理解。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样的课堂给人的感觉是教师:喋喋不休,学生昏昏欲睡。学生在热衷网络语言、迷醉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的同时,他们的阅读兴趣正与古文渐行渐

远。在文言文课堂上,学生绝大多数时间成了字词句的刻录机,很少有灵动的智慧火花闪现,教学主体在神圣的教学殿堂上渐趋萎靡。教师一腔爱古文的感情,却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何摆脱文言文教学的尴尬,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文字的锱铢必较,留给学生的必是零星琐碎的印象。要想提高古文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应该从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愿意学的内容。吕叔湘先生对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归纳为四种:一是为了了解现代文章里出现的成语、典故;二是为了欣赏古典文学作品;三是为了接受文化遗产;四是为了写好白话文。

因此,教师对文言文进行必要的文字疏理是不可或缺的;要适当地点拨,把那些死的知识讲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与积累的良好习惯。我认为把握好以下三点是关键。

1.要“文”“言”并重,,两手并抓

文言文,首先是“文”,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更深入地把握文意;反过来,把握了文意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句。既要懂文内之意,也要懂文外之意。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写成的文章,它是借十分凝结的语言来承载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的。可从疏理到感悟,结合学生实际从“言”和“文”两方面进行教学。

古典文学经历了上千年的锤炼,淘沙炼金,去粗取精,如《史记》、

《论语》等,都蕴含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情感。这些以生命写成的颇见性情的篇章,表现出来的是独特语言形式,是那个时代历史风貌、政治概况、文化风情的绝好体现,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涵的源头活水。由此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不知不觉间情感会变得雅致、俊朗、博大。古文是一篇篇文质兼美、蕴含着作者情思的文章,不能把它看成由古文字堆积而成的语言材料,领悟了就能发现渗透在文章中的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

古文中无不蕴含着灿烂的古代文化。有多少思想、道理是从其当中得来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上善若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等等,这些精彩的语句俯首皆是,可以回味一生,终身受用。

由于时代的变迁,学生对中国的古代文化了解越来越少,但是民族的文化必须传承,充分利用古文教学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和积累古文知识,理应成为语文教师的责任。

2.要注重对成语典故的积累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典故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成语典故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对成语典故的了解和积累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学生的文化素养。《邹

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门庭若市”;《礼记》中的“教学相长”、“玉不琢,不成器”;《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史记》中的“劳苦功高”、“负荆请罪”、“完璧归赵”;《鱼我所欲也》的“舍生取义”;《五柳先生传》中的“不求甚解”;《劝学》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庖丁解牛》中的“游刃有余”;《秋水》中的“贻笑大方”、《老子》中的“祸福相倚”等。对于成语,要理解其意思,学以致用。

在古文中还有许多典故:《察今》中的“循表夜渋”、“刻舟求剑”、“引婴投江”;《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赤壁赋》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陈情表》中的“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琵琶行》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促织》中的“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等。对于典故,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其出处,还要理解其含义,使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中学会运用典故,提高文采,丰富内涵。

3.要从诵读中感知文言文的魅力

古人在学习方法上早就总结出一条有效的学习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一种最生动、最鲜活的教学方式,在诵读中可积累语言知识,可培养语感,可陶冶情操。但我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是结结巴巴、破句连连、有气无力没有美感的机械性的读书。只要真正走进文本,与人物同呼吸,与经典相融合,我们才会读出个体读到的体悟,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达到忘我之境界。从根本上激发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古文经过教师的讲解启发后,学生理解感染了,就会认为读或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领悟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的载体,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理应得到重视。不管是初、高中还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本里,文言文都会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是要求背诵的。这充分体现了文言文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就应当对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学习与了解。现在有不少学生不重视文言文,甚至是一点也不感兴趣,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文言文经历了几千年,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但是,从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并未展开其迷人的魅力,教学效率的低下也是明摆的事实。较长时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侧重于“言”,古汉语知识的传授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这种目标下,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对实词意义、虚词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知识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