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文学作业比较

古代文学作业比较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20:25:40

《莺莺传》、《诸宫调》、《西厢记》三者主题变化的探析

陈俊英 汉语言文学二班 201001024108

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出现以后,引起了历代学者的注意。他以崔莺莺和张生的恋爱故事为题材,描写了了二人的恋爱经过及后来张生的始乱终弃,借以反应了封建社会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在后来,董解元在元稹《莺莺传》的基础上,对其主题进行了发展,写出了更上一层楼的《西厢记诸宫调》(以下见简称《董西厢》 ),而到了后来的王实甫的《西厢记》,在主题上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生升华,《董西厢》是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一个重要桥梁,他在情节、主题等方面都具有独创性并未王实甫的《西厢记》产生和提供了经验。总的来说,三者之间的主题变化主要表现在从“始乱终弃”到“有情人终成眷属”之间的递变过程。

元稹的《莺莺传》的基调是由喜到悲,是一出以莺莺的悲惨命运为结尾的唐传奇。它以凄婉动人的笔墨描写了崔莺莺与张生情投意合的过程,同时,又以饱含同情的基调描写了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结局,活现了那个时代女子的悲惨命运。在张生功成名就之后,竟滞留不归,不理会莺莺寄给他的信物,残忍的抛弃了“结发之妻”莺莺。更让人气愤的是张生在与朋友谈及到莺莺时,竟然深恶痛绝的说莺莺是“尤物”,“必妖于人”,仿佛自己是一个受害者,是受了“尤物”的勾引,上了当,现在是浪子回头。

到了董解元的《董西厢》,他描写了充满乐观进取精神,大胆主动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爱情故事,《董西厢》踏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为后来王实甫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王实甫的《西厢记》,他取前两部的精华,抛弃糟粕,认为他们的“越轨”行为是合乎封建礼教的一面,在王实甫眼里,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只有男女双方有请,才能白头偕老,百年好合。他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眼里,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

我们不难看出,《莺莺传》、《董西厢》、西厢记》三者虽都以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为题材,但是很显然三者之间的思想内容存在着深刻的差异,所表达的主题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我们可以结合各自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其中的原因。

第一,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时代背景是孕育一个作品的土壤,文章思想内容或多或少的体现了当时社会整体的思想倾向。《莺莺传》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唐代,这是一个较为开明的时代,封建礼教的禁锢相对松弛,青年男女由互相爱慕到发展为爱情在社会上较为常见,另一方面,唐代又是一个知识分子热衷于追求功名的年代,这就

使一些分子为了功成名就不惜牺牲一切,包括遗弃自己的情人或者妻子,这正为《莺莺传》当中张生对莺莺始热恋终遗弃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当时门阀观念还相当严重,些知识分子为了取得功名,把与高门攀亲联姻作为一种捷径,这就必然造成许多如莺莺一样的悲剧。而《董西厢》产生在时局动乱,战乱频繁的金代,对广大的知识分子来说,追求功名实在是渺茫,而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则成为一生中的大事,加上长期的战乱极大地冲击了世俗的门阀观念,士族势力逐渐消亡,因此人们更为大胆地否定乃至嘲笑门阀制度而赞美爱情,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董西厢》出现了。王实甫的《西厢记》这产生在元朝这个盛世年代,在蒙古人统一了全国建立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蒙古贵族废除科举制,知识分子失去了仕进的空间,文人社会地位得到下降,更加贴近下层民众,反应了人民群众的心声。而且在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的情况下,尊重个人意愿、情感乃至欲望,开始成为人们自觉地要求。在文学作品中强调“情”的自主,是进步潮流对封建伦理、封建礼教猛烈冲击的表现。

第二,作者不同。俗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道理,不同的作者有着自己不同的观点。《莺莺传》的作者元稹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人,他少年得志,后来官至宰相,他维护封建礼教,鼓吹封建思想,他代表的是封建统治者的利益,要维护其政权,所以,在他的作品当中自然就渗透着这种思想,因此才有《莺莺传》那样的结局。然而《董西厢》的作者董解元则是一位名不见经传、放浪不羁的下层知识分子,他没有陈腐的观念,开宗明义,他还自称“曲儿甜,腔儿雅,裁剪就雪月风花,唱一本倚翠偷期话”,所以才有崔张二人出奔团圆的结局。《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在接受前人们的不断改进,思想上达到了另一番境界,他反对封建礼教,意图冲破礼教对人们的束缚,所以,才有了《西厢记》中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

第三,作品的对象不同。《莺莺传》是文人创作的传奇小说,它的读者当时主要是封建士大夫阶层的知识分子,必然就要求作品体现的主题符合当时封建士大夫们严厉的封建礼教。而《董西厢》、《西厢记》则是以民间文学的形式出现的,它的阅读对象主要是下层贫苦百姓,这就要求作者在作品中必须反映出人民的意志和要求。

面对三部作品的不同结局,不仅仅是作者内心的意愿,更多的是作者所处的社会的时代精神的呼吁,无论是唐代、元代、金代,还是现代,人们永远期盼的都是真善美的的人性生活。三部作品都背负了时代的压力,承载着爱情,向我们诉说着他们的爱情观,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学因社会而进步。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文学作业比较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莺莺传》、《诸宫调》、《西厢记》三者主题变化的探析 陈俊英 汉语言文学二班 201001024108 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出现以后,引起了历代学者的注意。他以崔莺莺和张生的恋爱故事为题材,描写了了二人的恋爱经过及后来张生的始乱终弃,借以反应了封建社会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在后来,董解元在元稹《莺莺传》的基础上,对其主题进行了发展,写出了更上一层楼的《西厢记诸宫调》(以下见简称《董西厢》 ),而到了后来的王实甫的《西厢记》,在主题上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生升华,《董西厢》是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一个重要桥梁,他在情节、主题等方面都具有独创性并未王实甫的《西厢记》产生和提供了经验。总的来说,三者之间的主题变化主要表现在从“始乱终弃”到“有情人终成眷属”之间的递变过程。 元稹的《莺莺传》的基调是由喜到悲,是一出以莺莺的悲惨命运为结尾的唐传奇。它以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