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3]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高考考点】商业的发展
【考点解读】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主要考查商业发展的表现和迟滞的原因,很多试题将其与自然经济的特点相联系。突出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阻碍作用。 【考点落实】
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1、经商的传统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做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 _________”,称他们的职业为“___________”。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2、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1)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被打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
(3)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_________ 3、秦汉以来商业艰难发展 (1)艰难
①统治者多推行______________政策
②商人经商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限制 A、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开(坊市隔离)
B、按时________________,闭市后不许再经营活动。 (2)发展
①、出现专供贸易的“______”,设专职官员进行管理
②、出现许多商业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发展
思考:秦汉时期的商业在重农抑商政策下仍然得到发展的原因?
1
4、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 (1)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的开通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世 (2)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起来
飞 钱: 又称便换,类似今天的汇票。唐后期出现,各地商贾将货款委托给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处进奏院,领取票券游走四方,可在京城或回本道取钱。这样商旅就不用长途携带钱币,各地之间也不用运输税钱。
邸 店: 是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机构,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利润丰厚。东晋时已出现,唐朝时各大商业城市大量兴办。
柜 坊 :从邸店中分离出来的专营货币借贷和存放的场所,这是银行的雏形,比地中海金融机构早六、七百年的时间。
5、两宋商业空前繁荣 (1)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高度发达,为商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宽松。
③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交通便利,特别是____________之路畅通,便利贸易。 (2)表现
①_______________迅速增加
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繁荣 6、元朝商业繁荣 (1)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
_________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7、明清时期城镇商业依然繁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贸易发展较快 (3)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4)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___________”
针对练习:
1.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 B.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C.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D.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2.清《续通典·食货》记载:交子(右图)??肇因始于宋代巴蜀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过于笨重而不便于携带,后因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争讼数起”,于是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16户富商特许经营,严禁民间私造。宋仁宗时,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使之成为官方货币。材料反映出当时( )
A.宋代地方具有独立的货币发行B.当地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民间纠纷
3.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4.“徽商”在明清时期的商业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其行业之多、范围之广、积累财富之巨,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徽商很爱读书,他们有的白天经商,晚上读书。即便在路途中也时时忘不了读书。爱读书给徽商带来的影响有( )
①便于提高文化素养,汲取历史上的商业经验智慧 ②使徽州人经商形成风气,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徽商势力的强大,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④增强了其经商的理性认识,形成良好的商业道德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6.《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3
材料一:(汉)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货财买卖贸易之事,三辅都尉掌之。 ——《三辅黄图》卷二《长安九市》 材料二:(宋太祖赵匡胤说) “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分析上述材料,政府对“市”的控制有什么发展变化?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zhēng)三百下,散。 ——《唐六典》 材料二: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晚唐 王建
材料三:有人曾这样描述宋代东京的商业繁荣“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分析上述材料,从经营的时间上看, “市”有什么发展变化? 宋代以前的市:
宋代的市:
2、城市的发展
(1)城与市的关系:
(2)发展原因:
(3)表现:
①北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既是不同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著名的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